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三块钱国币》教学设计6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3-30


《三块钱国币》教案
教学目标
            1、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戏剧的情节。
            2、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3、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
            4、体会丁西林剧作文理交融的特点。
            5、比较丁西林与老舍的幽默。
教学重点 目标1、2、3
教学难点 目标4、5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 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咱们是理科生,对文科总会有距离感,其实文科和理科可以彼此渗透,文学与科学就应该相互融合。能够横跨文理两个领域的人是出类拔萃、屈指可数的,而丁西林就是其中幸运的一个。他的第一身份是北大物理系教授,在物理科学领域,他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的第二职业是戏剧作家,在戏剧创作领域,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很难想象,在戏剧创作中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交织会是怎样一种天地。这一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去体味他文理交融的独特风格。
    二 概括情节
            师:尖锐的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而矛盾冲突的载体是戏剧的情节。那么情节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师:这是一部独幕剧,独幕剧是全部剧情只用一幕演完的戏剧。虽篇幅较短,容量较小,情节较为简单,但要求所写事件的矛盾冲突的全过程,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即在一幕之中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的展现。所以对情节的安排更须独具匠心。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戏剧的情节。
            明确:讲一个女仆李嫂打扫卫生时不慎打破了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要她赔偿,可是李嫂身上仅有三毛钱,无力偿还,可是吴太太不依不饶,非要当掉她的铺盖来弥补自己的损失。这个时候,大学生杨长雄看不过去了,挺身而出,替李嫂打抱不平,与吴太太展开舌战。久经沙场的吴太太骂起人来是专业水准,杨长雄自然不是她的对手,吴太太句句紧逼,杨长雄忍无可忍,抓起她的另一只花瓶摔在地上,花瓶碎了,杨长雄随即赔给她三块钱国币。这时帷幕缓缓落下。
            师:根据刚才那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戏剧的情节
            生:打破花瓶、要求索赔、激烈争吵、打破“花瓶”。本剧以打破花瓶开始,又以打破花瓶结束,只是,此花瓶非彼花瓶。
            三 鉴赏内容
            师:刚才我们概括了情节,接下来我们说说内容。根据事情的起因,这部剧本来应该是写女仆与女主人的冲突,可是却转移到大学生与女主人的冲突并且发展成为焦点。那么大学生和女主人究竟过了几次“招”?他们每次争论的核心是什么?请同学们讨论解决我提出的两个问题。
            师(该不该赔,该不该当,该不该骂),就是这三次激烈的争吵使吴太太和杨长雄的形象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脑海。我们知道: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外现。我们在鉴赏戏剧的人物形象时,要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在这部剧作中,除了有个性化的语言之外,作者在舞台说明部分,给每个人物都有一句经典的评价,请同学们抓住作品中的这些要素,讨论分析吴太太、杨长雄、成众的性格,分析时要有理有据。
            吴太太 “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侮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告诉我们吴太太是外省人,不好惹。)
            师:这只是描写了吴太太的概貌,而性格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请同学们以事实为依据,剖析吴太太的性格。
            (尖酸刻薄,表现在对杨长雄的辱骂上。冷酷无情,表现在对女仆李嫂的态度上,明明知道人家没有偿还能力,还要强人所难,让李嫂当掉仅有的家当——铺盖。)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花瓶该不该赔——该,谁损坏,谁赔偿,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不该以这样的形式,可以象征性地赔三毛钱,李嫂会领你的情或者延长他的工期,用劳动来偿还债务,这都合情合理也合法;该不该当——不该,因为吴太太不是铺盖的主人,因此无权处置它;该不该骂——该,打,是不合适的,因为君子动口不动手,而她的那种行径,非骂无以解气。她的得理不让人使她的处境由主动变为被动,由有理变成无理。
            在这场争吵中,与吴太太唇枪舌剑地大战三个回合的杨长雄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还是先看看舞台说明的评价吧。
            杨长雄 “如果外省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
            师:这句话想告诉人们什么呢?
            (他也是外省人,但不护短)
            师:具体谈谈杨长雄的性格。
            (有正义感,好打抱不平。看到吴太太欺侮李嫂,便挺身而出。)
            师:通过同学的陈述,我知道:他是一个善良、有悲悯情怀的大学生。在吵架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凡的口才。从小到大,我们耳闻目睹过形形色色的争吵:当周朴园斥责侍萍“谁指使你来的”时候,侍萍满含悲愤之情的还击——“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吵架,可以讲情;有琐碎的生活中平凡普通的人因为无意的碰撞,要争一个是非曲直,吵架,可以论理。那么杨长雄同吴太太交锋是哪种情形呢?
            (生:杨长雄同吴太太讲情,论理,说势。)
            师:讲情、论理是吵架中常见的模式,我们暂且不提。那么,我们就来说说“势”。“势”指的是状况或情势。一般的人吵架时会讲情、讲理,但很少有人讲“势”。因为“势”这个词体现了严谨的逻辑性,平凡普通的老百姓不会讲“势”;而作为大学生的杨长雄,因为他的身份,所以他有讲“势”的可能性。这种新颖的吵架模式也很精当地体现了丁西林作为横跨文理两个领域的学者的风采。无独有偶,比如:吴太太:一个人毁坏了别人的东西,应该不应该赔偿?杨长雄:……吴太太所说的“别人”是除了自己以外的人,而杨所认为的“别人”相对的是“自己人”,而李嫂是吴的仆人,是与吴关系密切的人,不是别人。另一处是“叫”,吴认为“叫”是允许,听任的意思,杨则认为是派,命令的意思。这两处都是逻辑学中典型的偷换概念的现象。这种对逻辑关系的良好的把握,体现了丁西林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为工作要素的工作性质,这就是于细微处见本色。看到这些充满理性的语句,我们不由得发出赞叹:文理交融原来可以如此的精彩。
            师:在这出戏里有一个人,戏并不多,却很有看头,他就是成众。我们还是先看舞台说明部分对成众的评价“如果一个人厌恶女人的罗嗦,喜欢替朋友排难解纷是一条公例,他好像是一个例外”。为什么在公例前冠以“好像”?“好像”有不确切的意思。统览全文,我们看到成众没有助战,更没有参战。朋友那边骂得天翻地覆,他却不动声色,显出异常的冷静。为什么他不“拔刀相助”?(不愿和一个与自己不对等的人浪费唇舌,在他看来,沉默便是最大的蔑视,与杨长雄比,他显得更沉稳)。再看结尾处他说的台词“和棋”更是可圈可点的。“和棋”顾名思义,就是平棋,谁也没有赢,谁也没有输。在这里则是用了双关的修辞:吴太太得到了物质的赔偿,理应是胜利者,可是她在精神上确实一败涂地,不但在作为本省人的当铺少奶奶那儿颜面扫地,在杨长雄那儿,她被骂作“泼妇”;而杨长雄,骂出了风采,摔出了个性,解气了,灭火了,总应该是赢家了吧,他却白白地搭上了三块钱国币,在物质上,是吃了败仗的。所以由这个词语,我们不难看出成众的幽默与智慧,其实也是丁西林式的幽默与智慧。
            四 拓展延伸
            师:结局是“和棋”,作者仅仅是为了给读者创作一场没有胜负的争辩,让我们欣赏其中的吵架艺术吗?如果真是这样,就不免流于肤浅了。我们知道故事发生的年代是抗日战争时期,时局动荡,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身为大学生的杨长雄也难逃此难。按照他的身份,他本应专心致志地做学问,可是他却与一个比兵匪还要难缠的泼妇展开争吵。由此可见,乱糟糟的形势使每个人的生活和心态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而作为自然科学家的丁西林,并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把他的目光聚焦在沉重的生活上,聚集在平凡普通的国民身上,这是为了表明:科学家没有置身世外,他们是具备人文关怀的。人文精神的介入,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并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虽然科学是没有界限的,但是科学家却是有国籍的,所以丁西林必然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丁西林横跨文理两个领域证明了科学与人文是能够携手并肩的。
            老舍与丁西林 
            同样是幽默,丁西林不同于老舍。丁西林通常面对的是抽象宏观的物质世界和超越人类之上的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因而培养了他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不仅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而且怀纳的悲悯远大于悲愤。老舍是一位温和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作家,他有深厚扎实的生活积累,观察体味人生百态,世情千姿,敏锐细致,精微独到,是中国文人幽默的典范。丁西林的剧作求“雅”,多反映一种带有绅士味道的知识分子情趣,这与他的双重身份密不可分,他的幽默是含蓄的笑。老舍的剧作是大雅若俗,以俗求雅,他的幽默多是披着喜剧形式的悲剧,用笑衣裹着苦果。这已得到公认。冰心认为“老舍的幽默里有伤心的眼泪”;臧克家说“他的心思是苦的,或者可以说,强颜欢笑,狂歌当哭”。《茶馆》便是典范,当唐铁嘴向王利发炫耀自己抽上海洛因时,我们对他的愚昧感到可笑,明明身受毒害,却陶醉其中;同时我们又对民族尊严的沦丧和国运的衰微而痛心。
            无论是丁西林的“雅”还是老舍的以俗求雅,都是雅俗共赏,异曲同工!
            下课!
            附:板书设计(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三块钱国币》ppt课件9
《三块钱国币》说课稿
《三块钱国币》课堂实录
《三块钱国币》幽默还是讽刺
《三块钱国币》ppt课件8
《三块钱国币》教学设计11
《三块钱国币》ppt课件7
《三块钱国币》基础训练
《三块钱国币》教案10
《三块钱国币》教案9
《三块钱国币》教案8
《三块钱国币》教案7
《三块钱国币》ppt课件6
《三块钱国币》同步练习(2)
《三块钱国币》同步练习(1)
《罗密欧与朱丽叶》《三块钱国币》学习要点
《三块钱国币》ppt课件5
《三块钱国币》ppt课件4
《三块钱国币》能力检测
《三块钱国币》教学实录1
《三块钱国币》教案5
《三块钱国币》教案4
《三块钱国币》教案3
《三块钱国币》ppt课件3
《三块钱国币》ppt课件2
《三块钱国币》ppt课件1
《三块钱国币》教案2
《三块钱国币》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