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三块钱国币》教案4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2-23


丁西林 

教学目的:感受分析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的妙处 
品味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人物和构思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 

导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丁西林的喜剧《三块钱国币》。这是一出独幕剧。它取材于生活小事,但以小见大,围绕花瓶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恃强凌弱的不合理的现象,表明对美与丑,善与恶的鲜明态度。 
先来看一下作者介绍:   
1.丁西林(1893—1974)现代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人。作品以喜剧为主,著有《一只马蜂》《北京的空气》《三块钱国币》等。他的剧作,构思巧妙,含蓄幽默,妙趣横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丁西林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发现喜剧因素,他认为喜剧应从那最平淡的事件里反映真实。 
2.丁西林的喜剧风格 
  他的喜剧不以滑稽为目的,而以智慧为基础,幽默与机智密切相连。但轻松俏皮的幽默远胜于辛辣尖锐的讽刺,它使人产生会心的微笑 
 三块钱国币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他把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深受读者的好评。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要完成以下教学目的。 
3.交代教学目的: 
      感受分析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的妙处 
品味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戏剧是一门表演艺术,平时总是我们看别人的演出,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同学自己排演的课本剧《三块钱国币》。 
感谢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看来表演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你感受兴趣,乐意做,就会有无穷的创造成力。 
看了这几位同学的演出你一定会有深有感受,评价一下好吗,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是对别人劳动的一种肯定,哪位同学试着说一说?结合剧本和同学的表演,谈一谈对主要人物的认识:分析吴太太和杨长雄这两个人物,成众这个人物始终都没有参与冲突,也不能左右冲突的发展趋势,可以把这个人物去掉吗? 
人物形象分析 
吴太太:自私吝啬,泼辣狡辩,尖酸苛薄,得理不让人,胡搅蛮缠的         典型的小市民 
杨长雄:有正义感和同情心,能言善辩,仗义执言,见义勇为,容易冲动,缺乏斗争的策略,是一个正直认真可爱的青年形象。 
成众:沉着稳重又不乏幽默。不能删去。 
(1)他是作为一个与杨长雄对照的形象出现的,在其冷静幽默的性格映衬下,杨长雄的见义勇为、富有正义感,却容易冲动、不讲策略的性格显得格外鲜明、可爱。 
(2)杨长雄的许多心理活动都是在和他的对话中交代的。 
(3)虽然他未参与这场舌战,但每当杨、吴之间的口角趋于白热化的当口,是他“轻描淡写”式的话语让冲突告一段落,使得全剧有张有弛。 
文学作品要想取得成功, 除了要塑造个性鲜明,栩栩栩如生的人物外,构思新颖,独特也很重要。 
这是由鞠然同学设计,朴明子和朱琳琳三人共同完成的一幅广告画,结合剧本和这幅画谈一谈这部剧的构思好在哪能里?也可以对这幅画进行适当的评论 
艺术特色: 
1.《三块钱国币》结构严谨,矛盾集中。情节一气呵成,跌宕有致,结尾出人意料。 
虚写女仆不小心打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情节,而将大学生与女主人的冲突作为矛盾的焦点,戏是从一派争吵声中开场的,这使戏从一开始就聚焦在主要冲突“该不该要打破了花瓶的李嫂赔三块钱”,略去了李嫂打碎花瓶这一事件的真正起因,“作者越过事件的真正发端,把起点放在一个处于持续状态的动势中,勾起了观众对于幕前情景的遐想。”(胡宁容:《谈丁西林独幕喜剧的特色》)正是这场并未写出的口角,给全剧定下了一个激越的基调,幕一拉开,舞台上就已战火弥漫,紧紧地抓住观众的心。接下来着力描写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第一次争论的焦点是李嫂该不该赔花瓶;第二次,焦点是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第三次是由大学生骂女主人是“一个无耻的泼妇”引起。三次交锋,层次清晰,将剧情逐次推向高潮。本剧的结尾尤其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吴太太一逼、再逼、三逼,杨长雄一忍、再忍、三忍,已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此时杨长雄故意走到吴太太的面前摔碎另一只花瓶: 
吴:(血管暴涨,双手撑腰)你这怎么说! 
杨:(理屈词穷,紧闭了嘴唇,握紧了拳头,没得说。忽然灵犀一点,恢复了面色,伸手从衣袋中摸出了三张纸币,送上)三块钱——国币! 
(吴事出意外,一时想不出适合环境的言词,抢了纸币,握在手内,捏成纸团,鼓着眼,看着对方。) 
全剧就这样在最后一个没有完成的动作上戛然而止了。“这样的结尾,象交响乐,在最强烈的高潮时突然‘以千钧之力一下收住,刹时万籁俱寂,令人目瞪口呆,半晌才如梦初醒”’(吴启文:《丁西林谈独幕剧及其他》),令观众联想万千。 
《三块钱国币》的这种结构方式使全剧始终处于一种急风暴雨的动态进程之中,痛快淋漓地表达了剧作家对恃财欺人、无法无理的现象的愤激之情。 
2.在剧中,作者为使戏剧冲突得到集中体现,专门设计院了中心道具——一对花瓶。两只花瓶先后被打碎,一只出于无意,引发了冲突,女仆李嫂无意打破了花瓶,带来了悲剧性遭遇,一只出于有心,面对吴太太的刁蛮无理,杨长雄有心砸碎花瓶却引起了喜剧效果。为突出后一只花瓶,剧中吴太太两次拿起现在仅存的一只花瓶端详,极言她对花瓶的喜爱和对打碎的花瓶的痛心,结果,杨长雄故意把这只花瓶也打碎了,并主动送上三块钱。杨长雄按吴太太的逻辑解决了问题,让吴太太哑口无言。造成一种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喜剧效果。 
3.剧中杨长雄和成众的棋局未完,剧末成众却说“和棋”,为什么? 
这句话表面上是说那盘棋局,实际上是十分风趣又一针见血地比喻这场两败俱伤的争吵。吴太太得到了李嫂的三块钱国币的赔款,是打了胜仗;杨长雄故意打破第二只花瓶给了她第二笔赔款,她就等于吃了败仗。杨长雄说不服吴太太因此打破她的另一只花瓶来出气,可以说是打了胜仗;但是一个穷学生平白地赔三块钱国币,也可以说是吃了一个败仗。双方都有胜有败,但谁也没有真正彻底打败对方,成了“和棋”的局面。 
    同学们谈的都不错,当你致力于某项创造的时候,你的心就会变得敏感,目光就会变得敏锐,一切都将赋予创造的意义。 
最后来体会一下本文的语言特点,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它和《茶馆》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本文的幽默是诙谐的幽默,蕴含着轻松和机智。例(详见课后练习题)杨长雄先是发牢骚,通过对比发泄不满,对比中见幽默。接着又模仿吴太太一上场时说话的语调,好像是抱怨,实际是对吴太太的嘲讽,充满机智和诙谐,能使观众产生会心的微笑。 
《茶馆》中的幽默是含泪的幽默,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对于王利发的不满,(详见练习三例2)唐铁嘴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让人误以为他已经去掉了不良嗜好。正当王利发感到惊讶时,他出人意料地紧跟着说:“我改抽‘白面儿’啦。”听到这里,观众一定会哄然大笑。而他接下来的夸耀,虽然听起来更加滑稽可笑,但同时也让人感到一种悲哀:明明是帝国主义侵略,自己受了毒害,他却偏偏拿来作为炫耀的资本,他的无知、无耻,他的奴性就不言而喻了。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通过排演课本剧,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愉悦和审美上享受,它有利于我们活跃思维、自主创新,掌握戏剧知识,提高鉴赏水平,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收获,而收获的多少在此刻已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你曾有过一段刻骨铬心的付出。 
布置作业。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三块钱国币》ppt课件9
《三块钱国币》说课稿
《三块钱国币》课堂实录
《三块钱国币》幽默还是讽刺
《三块钱国币》ppt课件8
《三块钱国币》教学设计11
《三块钱国币》ppt课件7
《三块钱国币》基础训练
《三块钱国币》教案10
《三块钱国币》教案9
《三块钱国币》教案8
《三块钱国币》教案7
《三块钱国币》教学设计6
《三块钱国币》ppt课件6
《三块钱国币》同步练习(2)
《三块钱国币》同步练习(1)
《罗密欧与朱丽叶》《三块钱国币》学习要点
《三块钱国币》ppt课件5
《三块钱国币》ppt课件4
《三块钱国币》能力检测
《三块钱国币》教学实录1
《三块钱国币》教案5
《三块钱国币》教案3
《三块钱国币》ppt课件3
《三块钱国币》ppt课件2
《三块钱国币》ppt课件1
《三块钱国币》教案2
《三块钱国币》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