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上海市 >>
2005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6-04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  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7题。(17分)     ①地球上自6亿年前出现动物以来,曾发生过6次“生物物种大灭绝”事件。除了最为著名的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事件,规模最大、对生物发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发生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未期。近日,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由中、澳、美、德等国科学家的最新发现:导致2.5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元凶”,极有可能是硫化氢。
    ②根据化石记录,在寒武纪末期、奥陶纪末期、泥盆纪末期、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和白垩纪末期均发生过物种大灭绝事件。其中,2.5亿年前的二叠纪生物灭绝事件是规模最大、涉及生物类群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研究表明:二叠纪未期,陆生生物大约70%的科未能摆脱灭绝的命运:海洋中则至少有90%以上的物种在这一时期消失。在陆地上超过3/4的脊椎动物消失了,蜥蜴类、两栖类、兽孔目爬行类也急剧衰落。繁盛于古生代早期的三叶虫、四射珊瑚、横板珊瑚、蜓类有孔虫以及海百合等全部绝灭,腕足动物、菊石、棘皮动物、苔藓虫等也遭受严重的打击。在这次大灭绝中,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也彻底更新,成为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其发生原因,科学界曾经提出过种种猜测,有的认为是超大规模火山爆发或者海平面的下降导致,有的认为是由于彗星、小行星等天体对地球的撞击,但是各种说法一直以来都未有充分证据证明,大灭绝的原因一直是个谜。
    ③2003年,一个由中、美、德、澳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开始对二叠纪生物物种大灭绝的成因进行研究。澳大利亚科学家葛瑞斯在从帕斯盆地提取的岩芯样品中发现了来自于绿硫细菌特征的分子化石。绿硫细菌是一种适合生存于厌氧、硫化氢丰富的透光带环境中的自养型菌类,能利用硫化氢、单质硫等进行光合作用。他们并且发现,岩石中的碳、硫同位素、铁离子丰度等都出现异常变化,由此推断出生物大灭绝期间帕斯盆地一带的海区严重缺氧和水体富含硫化物,现在唯一和当时情况类似的地区就是死海。专家推测:当时可能是因海洋透光层(海底200米左右,生物能自主进行光合作用生存的最远距离)带有有毒硫化氢,“杀死”大量需要氧气呼吸的海底生物,并且这种有毒气体达到富集状态,向陆地扩散,造成陆地生物短时间内同样大面积“消失”。
    ④那么有毒硫化氢从何而来?专家解释,海底淤泥会产生有毒硫化氢。但海洋是流动的,一般情况下会缓慢释放,不会全部富集到表层水体透光层中,只有当古海洋表层水体和底层水体完全不流动不交换,呈完全静止状态,才会出现有毒硫化氢富集表层水体的情况。造成海洋动物灭绝。
    ⑤为什么海洋透光层会存在大量有毒硫化氢?由于澳大利亚帕斯盆地岩芯的地层记录并不完整,研究小组选择了研究程度极高的中国浙江煤山二叠纪——三叠纪国际标准剖面开展生物分子化石的合作研究。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曹长群博士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塞蒙斯院士合作,分析了浙江煤山露头样品的生物分子化石,得出与澳大利亚帕斯钻井样品类似结果,证明了2.5亿年前海洋硫化氢污染事件是全球性的。
    ⑥虽然新观点已经形成,但是曹长群博士表示,进行此次生物大灭绝原因的研究牵涉到多种生物和环境因素,现在他们还在对为什么海洋透光层会存在大量有毒硫化氢等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是当时南北极温度不断升高,造成海洋难以形成环流,  大量绿硫细菌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大量硫化氢气体难以沉积到海底。”曹长群指出,现在发表的只是合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煤山科学钻井项目的生物分子化石和其他学科的研究工作还在进行,只有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才能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1.根据文意,第①段中所说的“生物物种大灭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文章第②段划线部分的内容是为了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科学家认为“导致2.5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元凶’,极有可能是硫化氢”。从文章的内容来看,目前找到的最直接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2.5亿年前的二叠纪生物灭绝事件使得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彻底更新。
  B.导致生物大灭绝的原因众说纷纭,因此一直是一个谜。
  C.2.5亿年前,有毒硫化氢气体首先在海洋中大量产生,而后向陆地扩散。
  D.在澳大利亚和中国浙江发现的类似的化石样品,证明了二叠纪末期硫化氢污染的全球性。
5.下列对这篇文章结构和要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的第①段是全文的第一层,开门见山地交待了科学家对二叠纪全球生物大灭绝原因研究的最新发现。
    B.文章的第②③段是全文的第二层,其主要内容是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推翻了科学界以往对地球生物史上生物大灭绝事件的种种猜测。
    C.文章的第④⑤⑥段是文章的第三层,主要内容是解释推测2.5亿年前造成生物大灭绝的硫化氢气体产生及其富集于水体表层的原因。
    D.这篇文章采用的是层进式的结构,先交待最新发现,然后一步步推究原因。这种写作的思路和科学家研究的思路不谋而合。
6.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请概述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成因。(80字左右)(4分)
7.根据文意,你认为把生物大灭绝的成因作为研究课题有何价值?(至少说出两点)(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8-14题。(23分)
手艺人的静气和力量  王美彪
  ⑴我最惊奇的是手艺人的从容,似乎除了微笑,他们几乎没有明显的表情,眼睛单盯着手里的活计,什么也不多想,你问他什么,他总是用最节约的语言回答你,并且也不抬头。他们的身影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他们的从容却长久地烙在了我的心里。
  ⑵许多年以后,看到作家阿城评论作家苏童时说的一段话:“苏童的阅读经历应该是在几十年的暴力阴影之中。他从阴影里走来,却没有阴影的气息,如此饱满,有静气,令人惊异。”还说:“厨师身上总有厨房的味道,苏童却像电影里的厨师,没有厨房的味道。”思之再三,暗忖:阿城所说的静气,也许就是手艺人的那种从容吧?
  ⑶中央美院的吕胜中教授在他的著作《走着瞧》当中,记录了这样一件趣事:“很早以前,我结识大西北的一位叫王兰畦的巧手老婆婆,她剪花,我在旁边看。她剪时那种全神贯注的入境令我感到一种被忘却般清冷,就轻轻问她:‘你心里头想什么?’她过了好长时间才停住手,缓缓地说:‘什么都没想,心里头空空的。’”
  ⑷去中国美术馆观摩法国印象派画展时,在二楼的馆藏中国民间剪纸展厅里,我一进去就看到了王兰畦老婆婆端坐着剪纸的照片。我盯着她看了好久,她的代表作《娃戏狮》也让我看得痴迷。不错,她的确是“什么都没想,心里头空空的。”在黄土地的世界里剪着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会忘记她的手艺,不知不觉地融入她散发出的静气之中。
  ⑸许多年以前,冬天,一个阴雨的傍晚,我看完大足石刻之后,溜达在县城的小巷子里。路上少有人,只那隔三岔五的小食铺里有些零散的猜酒令。我走得漫无目的,但是因为天气冷,又弥漫着湿气,所以心绪有些低沉。恰在此时,看见一爿小书铺,老式的木头平房,门板也没全开,心下好奇,便进去了。里头其实人并不少,只是孤檠昏黄,厕身其间,仿佛是个剪影的世界。我随意地翻阅,居然看到了陈允吉教授的论文集《唐诗佛音思辨录》,欣喜之余,颇感惊讶:陈允吉教授乃士林达者,擅长从佛学角度研究唐诗,兼治敦煌学,不出专著,每年只写一篇论文,却都赢得学界交口称赞。我在大学里旁听过他开的公共课——佛学概论。这本《唐诗佛音思辨录》,我已经寻觅良久,怎么也想不到居然会在这么一座小县城的这么一爿小书铺里得到。打开书,第一篇论文写的就是对王维的名画《雪中芭蕉》的破题,然后又是对王维偏居秦地时终南别邺和蓝田别邺的考证。就这样,我站在书铺里,心无旁骛地读完了这本书中的几篇论文。往回走的时候,我的思绪还始终停留在陈允吉先生笔下的唐诗佛音之中。
  ⑹我很佩服先生能将学术文章做得这么干净,这么爽口,在他那里,做学问竟好比做手艺,态度从容,语言节约,不独唐诗,还有敦煌变文,还有佛教石画像,等等,一篇篇看似不大的文字,不皱一池春水,机智得看不出任何技巧。功夫。
  ⑺这是静气使然。是的,静气。
  ⑻其实,静气还有另一层面的讲究,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前几日看了一部以色列的纪录电影,内容是一位曾经身陷纳粹集中营的犹太老头对自我经历的口述。该片从头到尾都是老头的自述,中间交叉些他老伴准备一日三餐、老头就餐、老伴洗餐具、老头外出到街心花园溜达和老两口休息的日常镜头。口述的内容自然是吸引人的,但是再吸引人的口述如果篇幅太长,在通常情况下对观众来说也是很容易产生视听疲劳,可是老头和老伴的日常生活,特别是老伴那看似不带表情的忙活又引诱了观众的心理期待,于是观众继续着自己对银幕的注视。可是老头还在说,老伴还在忙活,就这样,就在你觉得片子也就这样了,不可能再提供别的什么的时候,也就是观众对这样的表现方式快忍耐不住的时候,戏剧产生了:老伴终于忍耐不住,压抑许久的情绪瞬间爆发。
  ⑽我很佩服编导的耐心,佩服他对戏剧冲突的预知,更佩服他在客观记录的同时对结构张力的控制。编导这么做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保持静气。这种对做手艺的过程不动声色的控制,往往是最难学,甚至也不是能够学来的,因为它需要手艺人得有很大的力量。我说的力量,不是力气,而是从围棋术语里借来的一个词汇。
  ⑾围棋又名手谈,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手来交谈,在看似平静实则烽烟四起的棋盘上对弈双方展开较量。围棋的每一个子都有其独特的效率和迫力,因此围棋每走一步几乎都有一个名称。棋力高的,他下的每一粒子都不是可以随便碰的,否则很容易陷入被动甚至遭到追杀。当棋手下出的每一手棋几乎都有很高的效率和迫力时,我们就会说这位棋手的力量很大。宇宙流的始作俑者武宫正树九段之所以敢以“围棋的宏大构思”来命名他的围棋著作,原因就在于他具有棋手公认的大力量。
  ⑿大家之间的力量一个比一个大,但是放在一起比较,却能发现静气上存在着高低。
  ⒀比如,我当时看杨绛先生的小说《洗澡》,感到力量虽然很大,也称得上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了,但是依然觉得没能超过金克木先生的散文集《天竺忆旧》。理由呢?杨绛先生的文字其实有破绽,你能看出她在用老练的笔控制自己的表达欲望,文字的朴素固然到了境界,但是她叙说的事情却露了玄机,没能完全遮蔽她试图淡化和掩饰的情感。还有,《洗澡》每一章的题目都有典故:“采葑采薇”语出《诗经》,同时含有不食周粟的_______和_______的故事;“沧浪之水清兮”则是《楚辞》中的名句;而“如匪浣衣”又是来自《诗经》。这些题目都有明确的寓意,也是作者的主题提示。金克木先生则相反,他不去淡化和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去用笔控制自己的表达欲望,所有散文的题目都是诸如“两个小僧侣”之类的,实在得如同寺庙的脚步声,结果流露在笔端的文字恰恰是最淡最朴素的。如此充满静气的文字,读了之后一辈子都不可能忘掉的。
  ⒁现在回头看我的纪录片处女作《昭阳故事》,仍然被自己的真情所感动,但是同时又很不满足,甚至时常觉得如坐针毡。为什么?感情太真太深,所以太急于表达,过了,反而看着做作。原乡情和人文气被磨成了砚池里的重墨,笔锋蘸得又满,以至于写出来的字浓得快流下来了。
  ⒂小时候写铅笔字,父亲总批评说字太软,于是就每一笔下去都格外使劲,结果字还是那样软,纸却破了。没有静气,力量能大嘛!

8.文章第段横线上应填入的人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作者认为阿城所说的苏童的静气也许就是手艺人的从容,从文章的内容分析,“手艺人的从容”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童的静气”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0.文中引用吕胜中教授的著作《走着瞧》中的一段文字,其作用是(    )(2分)
    A.表现王兰畦老人对剪纸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及其剪纸手艺的炉火纯青。
    B.突出王兰畦老人的静气来自一个手艺人对手艺全神贯注的投入。
    C.证明王兰畦老人的艺术成就缘自对剪纸手艺的全神贯注的投入。
    D.说明要达到“全神贯注的入境”需要有“心里头空空”的静气。
11.文章第⑻段横线上应填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文章第⒁段划线句中“砚池里的重墨”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笔锋蘸得又满,以至于写出来的字浓得快流下来了”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3.对本文的赏析,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从手艺人的从容起笔,引发对作家创作的思考。文章中举了作家苏童和王兰畦老人的例子,旨在阐明文学创作的根本在于保持“静气”。
    B.作者用“不皱一池春水”来形容陈允吉教授的学术文章,意在写出陈教授治学作文的平和从容,不刻意使用技巧功夫,形象地表现出他做学问时的静气。
    C.本文写“静气”,从两个方面进行开掘:先写“静气”的外在形态——从容,再写静气的内在核心——力量,行文思路缜密流畅。
    D.作者通过对一部以色列记录片的剖析,说明拍摄纪录片的关键在于把握观众的欣赏心理,要在看似平淡的过程中预设戏剧冲突。
    E.作者把杨绛先生的小说《洗澡》和金克木先生的散文集《天竺忆旧》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更偏爱恬淡朴素充满静气的文字。
    F.本文在选择材料上看似随意,实则精心裁取。无论是写民间的手艺,还是作家学者的创作研究,都是为了说明“静气”是取得成就的基础和保证。
14.保有“静气”也可以说是一种人生态度,例如沉静优雅、从容淡定,临危不乱、舍身取义等等。请从下列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人,至少举两个例子谈谈其身上的“静气”。(100字左右)(5分)
    人    物:司马迁、陶渊明、苏轼、托尔斯泰、袁隆平、李昌镐
    文学形象:诸葛亮、西德尼·卡尔顿、保尔·柯察金、西门吹雪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任选4句)(4分) 15.(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    (《饮酒》)
    (2)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只相似。(《春江花月夜》)
    (3)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4)子曰: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孟子》)
   (四)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6—18题。(8分)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菩萨蛮
    韦    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①韦庄,长安杜陵人,五代时的诗人,因躲避战乱,客居江南。
  
16.对这一组诗词的理解,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军行》“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中“孤城”就是玉门关,将“孤城”二字提前是为了符合绝句平仄格律的要求。
    B.《菩萨蛮》中“人人尽说江南好”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江南美景为世人所称道,自己当然也不例外》;但无论江南多美,毕竟不是故乡,自己只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已。
    C.《从军行》中反映的是唐朝戍边将士百战沙场,誓破强敌的昂扬斗志和英雄气概。
    D.《菩萨蛮》中体现的是作者庆幸自己能远离战乱,尽享江南美景的愉悦和悠然。
17.对这一组诗词的鉴赏,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军行》首句中一个“暗”字用得传神,既写出浓云密布,遮蔽日月的景象,又暗含敌人重兵压境,战事紧急之意。
    B.《菩萨蛮》中“垆边人似月”化用汉朝才女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典故,表现江南女子的美丽与灵秀。
    C.《从军行》全诗以“雪山”、“孤城”、“黄沙”为背景,勾勒了苍茫辽阔的的塞外风光,为整首诗歌奠定了沉郁昂扬的感情基调。
    D.《菩萨蛮》结尾一句,表明自己留恋江南山水,不愿回乡的心态。尤其是“须断肠”三字将这种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从侧面衬托出江南景致之美。
18.“塞外风光”和“江南美景”在历代诗人的笔下是常见的描述对象。请结合以上的一组诗词以及个人的阅读经验,说说“塞外风光”和“江南美景”中所表现的情感特点。(80字左右)(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6分)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不能辄形,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皋陶陈道帝舜之前,浅略未极。禹问难之,浅言复深,略指复分。盖其问难此说,激而深切,触而著明也。孔子笑子游之弦歌,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自今案《论语》之文,孔子之言多若笑弦歌之辞,弟子寡若子游之难,故孔子之言遂结不解。以七十子不能难,世之儒生,不能实道是非也。    (王充《论衡·问孔篇第二十八》)
    [注释]①[形]表现,显露。    ②[略指复分]原本简略的道理变得更加明白了。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不知难问        难(    )
    (2)案贤圣之言      案(    )
    (3)前后多相伐者    伐(    )
    (4)宜难以极之      极(    )
20.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宜问以发之            B.难以极之
    C.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    D.以七十子不能难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
    (2)激而深切,触而著明也。
22.从全文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王充认为当世的儒学者“信师而是古”是违背圣贤之言的。
    B.王充认为圣贤的言论也有不正确的地方。
    C.王充认为“世之学者”不知道圣贤之言有错误的地方,是因为它们不知问难。
    D.王充举孔子和子游的例子,是为了赞扬子游敢于冒犯圣人权威的精神。
    E.王充认为任何道理都应该是在不断的问难中得以完善的。

(六)阅读下文,完成23—26题。(12分)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济南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薄。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
    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史记·酷吏列传》)
    [注释]①[临江王]废太子刘荣,孝景帝之子,窦太后之孙。    ②[以危法中都]用严酷的法律制裁郅都。  ③[便道]乘便取道。
23.对“济南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济南有大户三百余家,强横狡猾,给他们二千石的俸禄也不满足。
    B.济南有刘氏宗族三百余家,强横狡猾,领二千石俸禄的官员是不能处罚他们的。
    C.济南有名门望族三百余家,强横狡猾,领二千石的俸禄也不能制止他们的行为。
    D.济南有刘氏宗族三百余家,强横狡猾,就连领二千石俸禄的高官也不能遏制他们。
24.列侯宗室见到郅都皆侧目而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25.本文还写了孝景帝和窦太后。从语段中的内容来看,孝景帝是一个的君主;而窦太后则表现出    的性格特征。(4分)
26.本文写酷吏郅都,哪些内容体现了司马迁著《史记》客观公正的“信史”笔法?  (用自己的话回答,80字左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写    作(7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上海最繁华的淮海路瑞金路至今仍保存着60多口老井,在城市改造中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但当地的居民,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联名写信反对拆除,因为这些老井是往昔岁月的见证,留存着生活的记忆。社会在发展,旧的东西总会湮灭,总会被新的事物替代;但许多旧的东西因为种种原因让人在感情上觉得难以割舍。如何正确处理好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与“旧”的关系,这也是建立和谐社会必须思考的问题。
    要求:(1)以上述材料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    (2)1000字左右。    (3)不得抄袭。    (4)不要写成诗歌。

参考答案


以下内容只有回复后才可以浏览
    
一、(80分)

(一)(17分)
1.在一个相对短暂的地质时期中,全球范围内许多种类的生物个体全部死亡,从而造成地球上生物物种数目在较短的地质时间内突然下降,称之为生物物种大灭绝(3分,答案要点:相对短暂、全球范围、许多种类)  
2.2.5亿年前的二叠纪生物灭绝事件规模之大,涉及生物类群之多(2分)  
3.发现了来自于绿硫细菌特征的分子化石(2分)  
4.B(2分)  
5.B(2分)  
6.由于南北极温度升高,造成海洋难以形成环流,大量硫化氢气体聚集在海洋透光层,使大量海底生物死亡。硫化氢达到富集状态后,向陆地扩散,造成陆地生物短时间内的灭绝(4分)  
7.例如:气温升高对环境的影响  大规模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在遭遇突发灾难的应对措施(2分,注意:答案一定要和文章中所提供的信息有联系)
    
(二)(23分)
8.伯夷  叔齐(2分)  
9.专注于自己的手艺,不受外界的影响  从暴力时代的阴影中走来,却没有阴影的痕迹(4分)  
10.D(2分)  
11.对过程不动声色的控制(2分)
12.过于深重的原乡情和人文气  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在拍摄记录片的过程中因急于表达情感反而显得做作的尴尬(4分)  
13.B  E(4分)  
14.略(5分,两方面理由4分,语言1分)
    
(三)(4分)
15.(1)悠然见南山  (2)人生代代无穷已  (3)千古风流人物  (4)温故而知新  (5)舍生而取义者也(任选4句,每句1分,共4分;句子中出现错字漏字则该句不得分)
    
(四)(8分)
16.D(2分)  
17.D(2分)  
18.提示:诗人在“塞外风光”时寄托的感情大多是刚性的,其中有报国的豪情,也有对战乱沉重的反思。而“江南美景”寄托的情感大多是柔性的,常常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4分)
    
(五)(16分)
19.(1)诘难、诘问  (2)考察、推究  (3)违背,矛盾  (4)使……到达极致(各1分,共4分)  
20.D(2分)  
21(1)有的虽然是正确的,但意思深邃,难以理解,而当时的人又不懂得追问(3分。评分要点:是、沉、见)  (2)(思想)相互激发(使得道理)更加深刻确切,(思想)相互碰撞(使得道理)更加显著明白(3分。评分要点:激、著明、补出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22.A  D(4分)
    
(六)(12分)
23.D(2分)  
24.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2分)  
25.开明,知人善任  心胸狭隘(4分)  
26.郅都虽是酷吏,但司马迁既写出他为人刚正不阿,忠义廉洁的一面;又通过临江王一案写出为人为官的苛刻严酷(4分)
    
二、(70分)
27.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上海市虹口区2008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上海市普陀区200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上海市2008届七校联考高三第二学期语文试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
上海市嘉定区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测试卷(2008.1)
2007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长宁区高三语文期终抽测试卷
上海市十二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上海市杨浦区2008年1月份高三语文测试题
2008年上海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2008年上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8年上海市十校(高三)联合测试语文试卷
2007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模拟试卷
2007年上海市十校(高三)联合测试
200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5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
2005年上海市闸北区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
2006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2006年上海市部分区县高三语文调研测试卷
上海市金山区20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模拟考试
2006年上海市虹口区语文学科高考练习题
2006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模拟考
上海市宝山区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测试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6年高考预测语文试卷
2005学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第二学期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
上海市杨浦区2006年高三语文模拟测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