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中说课稿 >>
梳理探究《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1-16


 
梳理探究之姓氏源流说课稿
卢佳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二中梳理探究部分,是探究性学习课型。探究性学习较之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这种课型之中。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精神。
梳理,就是对过去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通过梳理,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从中掌握了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二)学情分析
 
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学生都变得有点急功近利,考什么就学什么,而对自己的人文修养要求有所降低。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在这种形势之下,新教材的编写注入了这种梳理知识的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整合资料的能力。
 
根据这一专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姓氏起源及发展的脉络,能够知道自己的姓氏的来源      以及同姓的历史名人,提高语文学习的探究能力以及搜集、分析、整合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老师引导,讨论归纳出姓氏的几种重要来源;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语文探究学习的兴趣爱好,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姓氏起源与发展,对文化探究产生兴趣。
2、了解姓氏来源的几种常见的形成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对个体姓氏源流的了解,产生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是课堂的主导,而不是课堂的主体。而且,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在这种前提下,本节课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由教师介绍一些关于百家姓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积极参与,研讨各自姓氏的来源。由姓氏来宣扬前辈的优良品质并使之发扬 ,以此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学法
在学生做好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按姓氏将班级学生按照姓氏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历史名人以及本姓氏的由来。
2、小组间进行比较,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
由于这是一次探究性学习课型,建议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少于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
四、说教学过程
分析姓氏源流
1.导入语:
   由乾隆时期秦大士和孔庆东的例子导入,引出姓氏问题。
(姓氏对我们是很重要的。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但其实姓氏不只是个人的事,亦不只是家庭的事;姓氏是一种文化,它关系我们的历史与血脉。)
2.提出问题:什么是姓氏?为什么叫做姓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讲解。
(1)中国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分别的。古姓:姬、姒、姜、嬴、妫,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明确:都有一个女字旁。 )
    大家能不能猜测一下这是为什么?明确:与远古时期母氏氏族社会特点有关。
    (2)氏是怎么产生的呢?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氏”是什么意思?你们可以试着猜。(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 “氏”的本源义是木本,即植物的根,在父氏社会中,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而族长或有权势者往往一夫多妻,男子升到一家之长的地位。这时出现了同一姓所衍生的分支,但是当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氏的,只有贵族男子才有氏。那么可见“氏”是用来区别“贵贱”。
    (3)引出一部从宋代流传至今的启蒙教材:《百家姓》。问大家:在我们流传已久的百家姓里到底有多少个姓氏?
(明确:“百”并非就仅指确切的“百”,而是多的意思。《百家姓》本来收集438个姓,后增补至504个。后来经过明清不断地新修,到今天大概有四千多种。)
谁能来背一下《百家姓》里前面几个姓氏是什么?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这么多的姓氏,这些姓氏是怎么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呢?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让国人骄傲的姓氏文化。
探究一:
 (学生活动:展示成果,语言表达训练)既然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姓,大家有没有想过姓是怎么来的?
    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姓,课前我们已经根据自己的姓氏分了小组并且还坐到了一起,下面我们就请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探究成果,说说看自己的姓氏来源。(学生按组自由发言。)
展示:(课前布置,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在上课的时候打破了班级的座位次序,而是让同姓的同学坐在一起便于总结和交流。课前我整理了一下,在授课班级中有几大姓:张、李、王、刘、杨、赵。在发言的时候这几个是重点。)
拓展: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梳理、总结、完善一下我国姓氏的来源。
 (一) 以母亲为姓。
在上古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以母亲为姓。传说上古时代神农氏的母亲叫女登,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姞”、“姜”、“妫”、“姒”等。
(二)以分封的土地为姓氏。
 卿大夫及其后代以受封邑名为姓。夏商周三代,天子或诸侯给有功劳的卿大夫一块封地,受封的卿大夫及其后代一般就以封地的名称当作自己的姓氏。
 (三) 以国名为姓氏。如齐、鲁、晋、宋、秦、楚、卫、韩、赵、魏、陈、蔡等;
(四) 天子赐姓。古时候,为了奖赏某人,天子便把赐姓作为一种奖赏的形式。
   (五) 以出生地或者居住地为姓氏。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生于姚墟,便以“姚”为姓。
(六) 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古代有以职业技艺为姓的习俗, (七) 因避讳而改姓氏,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会改动的,
(七)  以担任的官街为姓氏,古时有乌鸟一个官职,其后代去鸟姓“乌”。我们熟知的古代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
 
拓展
趣话姓氏:
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都比较常见,但也有一些奇怪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姓氏,在姓氏大省河南甚至还有“狼、鸡、猴、狗、蛇、妻、妾、骂、邪、嫖”等姓,这也构成了姓氏文化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
1. “东西南北”、“柴米油盐酱醋茶” 一拾百千万;赤、橙、黄、绿、青、蓝、紫……
2.死、难、黑、老、毒。

3.介绍几个少数民族的姓氏:

直接采用汉姓,有朝鲜、壮、土家、白等19个民族;既使用本民族的原有姓氏,也使用汉姓,有满、蒙古、彝、藏、景颇等27个民族;无姓氏,维吾尔、哈萨克、布朗、傣等8个民族习惯上没有姓氏。

满族和回族的姓氏。
 
探究二:
(学生活动二:展示探究成果,语言表达和写作训练)
姓氏的“流”,即是姓氏的发展问题。
(小组展示自己姓氏的历史名人)
每一个姓氏都代表着我们家族的荣光与自豪,那么当我们满怀豪情与激动地展示完我们本姓氏的来源发展之后,我们同学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能不能通过大家手中的笔把你的自豪、你的骄傲展示出来呢?谁来试试看?
写作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把我们的姓串联起来,可以写成像《百家姓》那样朗朗上口的文字,可以写成一幅对联,还可以编成打油诗等等。(请同学准备好了给学生展示。)
结语:(升华以及情感目标的体现)从百家姓的角度看,我们有不同的姓氏,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根源、出处,正所谓“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但从中华民族的角度看不管我们的姓氏是什么,我们都离不开中国这棵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都是同一条根,我们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祖先身上的精神流传百世,把他们优秀传统发扬广大。这节课结束了,但是我们探究中国文化的使命却没有结束。
最后以一首歌祖海的《百家姓》来结束这节课。
 
五、教学效果及课后反思
从总体上来说,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我课前预设的目标。学生课前的准本工作做得比较到位,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但是经过评课和反思,有几个地方是需要改进的:
1.       在几个环节中应该重点突出一个环节,使之更有亮点。
2.       板书有些形同虚设。(因为课件非常详细,所以这个环节考虑得不是很充分。)
3.       课堂评价环节还不够。
4.       应该让学生的探究再增加些深度和难度。
5.       导入要慢,声音要大。
6.       学生活动可以再大胆创新。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中华姓氏文化ppt课件(19页)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学设计2
梳理探究《文化寻根》ppt教学课件
“姓” 源初探ppt课件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高效导学案
《众里寻他千百度——姓氏源流初探》ppt课件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3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ppt课件3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ppt课件2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2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学参考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导学案
文化寻根-节日ppt课件
《姓氏源流》ppt课件1
《姓氏源流》教案1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1
梳理探究《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