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小学教学反思 >>
《插秧》教学反思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1-03



  我在教学《插秧》一课时,插秧这个知识点对一直生活在城市中的小朋友是很陌生的,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水田、插秧等词语,我特意找来江南农民插秧的图片放给小朋友看,他们一下子就理解了词义,读完课文后,我让小朋友当小作者,续写课文,并配插图,大家兴致很高,纷纷写文配画,不久,一幅幅图文并茂的书画作品就诞生了。我们在班里做了书画展,同学们进行了交流。我觉得在这节课里,同学们思维活跃,他们的想象不管对或错,画的好或坏,都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边的,它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所以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突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本课时中,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出现不多,但精当有效、点到为止,真正做到是与课堂教学整合、为教学所需而用。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乡村的自然景观及农民真人插秧图。使小朋友对“插秧”有了一个初步的、逼真的认识。二是老师极为注意教学语言的设计。本课时老师的每一段话都是精心设计的,而非卖弄辞藻。如何让小朋友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感受到春天的美、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教师除注重课件的形象牵引外,还非常注重语言的情感牵引:开课时老师对春天的娓娓描述之语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春天中,课中老师一段贴近孩子生活的独白把学生引进了乡村中,置身于放风筝的快乐时光中,为后面的仿说做好了很好的铺垫。三是生字教学扎实有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本课的生字教学,在识字方面以听读识字、随文识字为主、拼音识字为辅,在记字方面以学生探究为主、老师提示为辅,在巩固生字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合作,形式多样,小朋友识字热情高涨。
  1、老师注重课前与学生进行课中行为规范的约定训练,以无声的体态语言来代替有声的约定,节省了时间;
  2、老师注重了课中动静的转换,间隔一定时间让学生小动、大动,始终使学生保持高涨的热情状态;
  3、老师在知识点的落实上强调次数强化,如识字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让学生反复看、读生字,又通过读句卡、词卡、字卡,出示字卡、同桌互检来强化。
  本节课的亮点有:生字教学中卡片老调新唱的独特使用。卡片虽然较为传统,但用得好,十分有效。我在本课中,一通过教师多次出字卡、词卡、句卡,让学生反复读;二通过学生之间使用生字卡进行互检、根据老师的发音出示字卡,达到逐个学生逐个字落实。三在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字卡的同时,将扩词、说句等训练内容贯穿其中,如通过“农民”一词引出“渔民”、“灾民”等词,通过对现场环境的观察使用“照”、“蓝”来进行说句训练,巧妙的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识字的重难点的突破贯穿其中,如让同座互检区别形近字“秧”和“映”,并说说是如何识记的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插秧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阅读练习及答案
《插秧歌》pptx课件3
《插秧歌》教案3
《插秧歌》pptx课件2
《插秧歌》pptx课件1
《插秧歌》教案2
《插秧歌》练习题
《插秧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2
《芣苢》《插秧歌》ppt课件2
《芣苢》《插秧歌》pptx课件1
《芣苢》《插秧歌》教案1
《芣苢》《插秧歌》同步练习
《插秧歌》教学设计1
《插秧》教学反思2
《插秧》ppt课件1
《插秧》课文原文阅读
《插秧》课堂实录
《插秧》教案5
《插秧》教案4
《插秧》教学设计3
《插秧》教学设计2
《插秧》教案1
杨万里《插秧歌》赏析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