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4-08


 
师:我们来探讨一下第二章这一章主要是故事老师统计了一下,一共有14个故事我们按照上节课分好的小组,轮流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对故事深刻含义的理解和阐释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质疑,请保持交流和沟通的顺畅老师仍保留随时发言的权利下面请第1组同学发言  
生:我们组把第一个故事命名为“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师板书)我们认为,这则故事通过孔子最终没有被介绍、引见给宋国的国君这一过程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丑恶  
生:我补充一下这里人性的丑恶主要指嫉贤妒能,不顾公义  
生:难道不可以指在共同利益面前,或者在共同威胁面前,人们往往会主动地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吗?  
生:我认为不是作者是从讽刺的角度写这两个人是如何联合打压孔子的,这从两个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来  
生:那不是违背初衷吗?子圉见孔子的时侯为什么不想这个问题?  
生:子圉只知道孔子比自己强,可是没有料想到孔子比自己强这么多,不知道在第三者眼中自己和孔子比较会差这么多他“见孔子”只是想讨好和立功,却并不想孔子远远超越自己,威胁到自己的声名和地位商太宰也是这么想的,经子圉点破之后坚定了不见孔子的决心  

师:大家同意这个结论吗?(学生表态同意)我也同意不过我想问,有这种心理的人当时还有吗,(学生表示不知道)推想一下,(部分学生点头表示有)联系一下作者的人生遭遇想一想(学生恍然大悟)  
生:老师,李斯和姚贾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当然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韩非的结局比孔子惨多了  
师:说得好所以说这是人性的悲剧下面请第2组同学发言  
生:第二个故事我们命名为“子胥脱珠”(师板书)讲的道理是,关键时刻人往往出于生存的渴望而迸发出巨大的智慧力量,从而摆脱困境  
生:我觉得伍子胥为人有问题,这不是明摆着耍赖和讹诈吗?  
生:不能简单地下这样的论断“对敌人的仁慈意味着对自己的残忍”伍子胥如果一味“温良恭俭让”,诚实地交代身份,后果会怎样?再说,正义和公理在他这一边(众生同意)  
师:有道理,我很赞赏大家的认真精神请第3组同学发言  
生:我们命名这个故事为“庆封走越”(师板书)它反映了人们都具有远祸全身的意识这个道理,只不过如果一个人罪大恶极,逃到哪里都没用  
生:我认为这个故事反映的道理主要是,一个人想要远祸全身,只有洗心革面才是根本之道,一味地逃避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生:应该说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众生无异议)  
师:对仅从“行”上考虑“避难”是治标,从“心”上改弦易辙才是“治本”之策有请第4组同学  
生:我们给第4个小故事取名为“绍绩昧巧谏宋君”(师板书)这个故事表面上讲绍绩昧机智巧辩,借宋君问醉酒亡裘的事巧谏宋君,实际上是讲进谏之难韩非个人的经历中就有这样的事,正由于他有切身感受,才写得如此生动  
生:我认为作者更是要传达给当政者一个理念:一味酒池肉林,荒淫无度,必亡天下  
生:我也同意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劝谏国君凡事都要有节“度”韩非只不过是拿酒说事而已(众生赞同)  
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还记得这句话吗?  
生:记得还有“玩物丧志”  
师:很好相类的典故、警句要随时联想,这样有助于锻炼思维能力请第5组同学谈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我们给这个故事命名为“远水不救近火”(师板书)它的寓意很清楚,是指在外交关系中,一定要注重搞好近邻的关系,所谓“远亲不如近邻”,不应该舍近求远(许多同学举手)  
师:看来大家还有许多看法先请讨论交流一下,然后把有代表性的观点归纳出来共享  
生:从故事本身看是讲国家的外交重点如何确定的问题,但可以升华为人们做事情应该有长远打算,不应该只顾眼前利益  
生:还可以概括为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人们要分清各种事物之间的利害关系、辩证关系,关注各个因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建立战略眼光  
生:我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是矛盾的,事物是复杂的,但事物之间又有机联系在一起,人们只有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够正确处理问题(大部分同学赞同)  
师:人们对任何问题的认识都有深浅不同的层次,要努力增强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使我们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请第6组同学说一下你们的成果  
生:我们组给这个故事命名为“卫君论剑”(师板书)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一个人对别人的行为动机要作清醒分析、准确判断  
生:我认为还应该加上限定语,就是“从他人做事是基于‘义’还是基于‘利’的前提考虑”  
师:这个补充好,对原文的解读更准确了请听第7组同学发言  
生:我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见微知萌”(师板书)  
师:好,“见微知萌”这个成语就是从这段话来的,大家记一下  
生:这个故事的寓意是,看到事情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它告诉我们要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从事物微小的方面及时发现问题,看到事物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师:还有哪些成语也是这个意思?  
生:叶落知秋、见微知著、睹微知著  
师:好请第8组同学谈一下你们的看法  
生:我们把这则故事命名为“鲁人徙越”(师板书)故事的寓意是,人拥有了某一特长,必须寻找合适的环境条件,才能充分发挥特长  
生: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盲目求新而脱离了这种条件,会使自己走进死胡同(众生赞同)  
师:归纳概括得很准确请第9组同学展示你们的观点  
生:我们把这则故事命名为“毁树容易种树难”(师板书)它的寓意是进行破坏容易,而进行建设就困难得多  
生:还有,研读这则材料,发现惠子劝诫陈轸“必善事左右”,不能仅仅“贵于魏王”说明寓意中含有人应该搞好同事关系,注意和睦群众,不能光走上层路线(众笑)  
生:要走群众路线,这是人生存立命的根本;同时也要和领导搞好关系(众笑)  
师:大家的思维很活跃人际关系是一个复杂有机的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快速变化性人,生于社会,长于群体之中,离不开对这个人际关系系统的依存和建设任何人,不尊重甚至破坏这个系统的运行和生存法则,都会付出沉重代价的请第10组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劳动成果  
生:我们称这则小故事为“杨子论美”(师板书)用杨子的话就可以概括故事的寓意:“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真正有才德而又不自以为贤的人,到哪里人们都会认为他美  
生:我觉得还可以从这个角度概括:在生活中人们只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行贤”就可以了,不要去想别人怎么评价,更不要自我夸耀因为评价永远是他人做得更客观、更公正(师生均肯定)  
师:看来同学们的思维越来越开阔,思想越来越活跃,思考问题也越来越缜密而深刻了好,请第11组同学展示一下  
生:我们称这则故事为“利之所在,皆为贲诸”(师板书)它讽刺的是在利益驱动面前,人们可以变得胆大无比  
生:在追逐名利的时候,有的人失去了平时判断是非的标准,有的人失去了固有的价值观  
生:追名逐利,失其本心,以致迷途失性(众生赞同)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请第12组同学谈谈你们的观点  
生:我们给这则故事起名叫“杨布打狗”(师板书)它的寓意是人们要善于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里跳出来  
生:我认为这则材料也有讽刺狗的意思(众生笑)或者借狗不识人讽刺有的人看问题只看表面现象,或被表面假象所迷惑,不重内在实质,结果闹出笑话(众赞赏)  
(“知足之足”“三虱争彘”略)  
师:这十几个故事有没有一些共性?  
生:这些故事体现了作者韩非的智慧  
生:这些智慧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生:这些智慧也是中华智慧之花、文化瑰宝、文明财富  
师:这个比喻好  
生:这些故事蕴涵着作者对人生、人性、社会和生活的深刻体验、洞察和感悟  
生:这些故事千百年来活在人民中间,因为它们都给人以警醒,令人深思  
师:大家的总结很好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这十几个故事都是可以作为作文材料的,具体有两个用途:一是,可以在说理的时候,恰当地引用它们,使说理形象生动,为文章增色添彩;二是可以作为材料作文的材料用所以我们既要熟悉它们,记住它们,储备为作文素材,还要把它们作为思维训练的材料,进行多角度作文思维训练  
师:好了,我想听听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生:更进一步了解了韩非的创作风格和论辩艺术  
生:我学会了读书的一个方法,就是透过字面看本质,意在文后  
生:明白了分析事物时要头脑清醒,冷静客观  
生: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古为今用,我学会了汲取古人的智慧来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  
生:我的最大收获是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该注意全面、发展和辩证  
生:我认为我学会了用矛盾论的方法分析问题  
生:我认为我认识到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哲理:人心不足蛇吞象要知足  
生:通过学习,对《韩非子》的了解加深了,兴趣猛增,我将利用课余时间研读一下这本书(众笑)  
师:很好我敢肯定你一定会读懂它而且喜欢它  
生:我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觉得我收获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骄傲感(众笑,鼓掌)  
师:这个“文化骄傲感”的版权是你的  
师:听了同学们的感想我很高兴,为大家的收获高兴,为大家的进步高兴,为大家的成长高兴(留作业,下课)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ppt课件(46页)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导学案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案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ppt课件3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ppt课件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练习题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ppt课件1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学参考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学实录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案及练习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原文和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