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梳理探究《影视文化》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4-03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影视的相关知识,学习欣赏影视作品
2、了解影视艺术及其有关的东西
3、学习尝试影视作品和文学原著的比较
4、理解影片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一课时 
梳理探究
(一)、什么是七大艺术?第七艺术与其他相比有什么特色?
 明确:(1)文学、舞蹈、音乐、绘画、雕塑、戏剧、电影
(2)电影把所有的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部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
(二)蒙太奇手法
(1)文学、音乐或美术的组合体的音译。
(2)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3)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从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有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备的含义。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3、影视百年
(1)1895年,第一部电影《火车到站》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里放映
(2)电影与电视相比有什么特色?
 明确:最主要的区别是传播手段不一样,电影用胶片传播,用放映机传播;电视用数字摄像机、DV机拍摄,用电视机传播;其次是审美取向不完全相同,一部电影放映时间一般在2-3小时,表达的内容对生活高度提炼,而一部电视剧可长达上百集,反映的内容可以更推进生活原生态。
 4、文学与影视
 (1)影视作品与文学原著进行比较,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艺术特色
 A、名著的作者侧重于语言的修炼、意境的展开;而影视剧作者更加注重视觉上的效果,如场景、特技之美的安排
 B、文学作品主要是利用动作的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故事情节,体现作品主题;而电影(电视)除去这些刻画、表现手段之外,还要使用视频所特有的蒙太奇、特写、化装等手段来刻画人物,推进情节的发展,进而体现作品的主题。
 (2)举例
 A、《三国演义》书上的刘备就没有电视剧上演的那么爱哭,并且很多情节能写但演不出来
 B、官渡之战曹操军队肯玉米,玉米是以后传入中国的
 (3)其实就是诗与画的区别,同样是艺术,但是带给人的感受不同,原著是“诗”,而影视剧是“画”。
 4、大片
(1)1994年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大片是《亡命天涯》
(2)以好莱坞高成本电影为主,《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指环王》《哈利波特》系列等。
(3)中国市场的大片《英雄》《无极》《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
(4)贺岁片
 A、香港占用春节的档期B、美国在圣诞节前后上映C、中国元旦前后
 中国的贺岁片以冯小刚执导的较为有名,如《甲方乙方》《有话好好说》《不见不散》《大腕》《没完没了》《手 机》《天下无贼》
 5、国产影视
 电视剧中的“清宫戏”已经流行很长一段时间,请谈谈你对“清宫戏热播”这一现象的看法
 例; A、河本名凌解放,创作清代“帝王系列”历史小说
《雍正皇帝》《康熙大帝》《乾隆皇帝》《光绪皇帝》〈少年天子〉等一系列的正史小说
   B、戏说的电视剧,琼瑶小说《还珠格格1、2、3》,《戏说乾隆》《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
 观点;八旗子弟的服饰和外在气质上,马褂、马甲、旗袍、马蹄袖,精干利落的打扮,APEC会议期间,唐装是清人马褂演变而来的,<<花样年华>>中的张曼玉穿起旗袍来美得一塌糊涂,而”旗袍”实则是由清代男装嫁接到女人身上的
 三、作业:哪部电视剧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说它的故事情节,并对主题、风格、演员表演、摄影、背景音乐、美工、制作等方面情况做一番评论。
 四、小结:通过对影视文化的了解,给学生一个正面的引导,从而很好地去欣赏文学,欣赏影视,达到对文学、影视的双层解读。
  第二课时
实践探究  
(一)阅读探究  
     一部影片的创作是从编写文学剧本开始的,电影文学剧本是用文字表述和描绘未来影片内容的一种文学体裁。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剧本是对原著的再创造,体现了改编者的匠心。下面两段文字,甲文节选自鲁迅的《祝福》,乙文节选自夏衍根据该文改编的同名电影剧本, 请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疤,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年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①,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②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⑨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 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 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怜俐④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 子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 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 可不知道。   
(乙) 
 (低沉的旁白):“这样,她听从柳嫂的劝告整日紧闭了嘴唇,默默地跑街,扫地,洗 菜,烧火,好容易,她积下了十吊工钱……”   土地庙,祥林嫂把毛巾包得好好的十块鹰洋拿出来,交给庙祝,千恩万谢。庙祝将银洋一块一块地敲过,点过,对她点点头,讲了几句话,祥林嫂的表情起了变化,安心了,解除了负担似的,跑回去。   
鲁家废园,下着雪,祥林嫂搬了一大捆柴进来。   
客厅.大年夜,又是祝福上供的时候了。   
柳嫂端了大盘装着一个煮熟了的猪头,猪头上面横七竖八地插上八九只筷子,上来。阿香跟在后面,端了另一只大盘,盘里装着一只鸡,放好。柳嫂正要回身再去端供品,只见祥林嫂兴冲冲地端了一只盘子,里面是一条大鱼,上来。走到供桌前面。   
四太太大惊,大声怪叫:“啊哟,祥林嫂,谁叫你端的?放着放着……”拦住她,不让她走到供桌前面。   
祥林嫂完全出乎意料,不知说什么才好,几秒钟之后,才磕磕巴巴地:“我,捐过门槛……捐过……”   
四太太一扫她平时的慈眉善脸,迎头痛击:“什么门槛不门槛!放下,不准开口。”   
四老爷怒容满面:“我早说,不能用,不能用这种人……”   
四太太对柳嫂:“快去换过,换一条草鱼,快。”对阿香,“站着干什么?叫她(指着祥林嫂)出去。”   
祥林嫂茫然地出去。失神落魄的表情,嘴角微微地抽搐。    
土地庙。长明灯的微光下,祥林嫂发疯似的用刀砍一条门槛。  
被惊动了的庙祝,掌着油灯跑出来,大惊,失声叫喊:“哪个?”   
像受了惊的老鼠,祥林嫂回身向外就走。庙祝追到门口。   
(节选自《夏衍电影制作集》)   
1.画面和声音是电影语言最基本的艺术元素。甲文第1自然段所描述的内容在乙文中是如何表现的?为什么要这样表现?  
答: 用旁白(画外音)和人物的行为动作来表现,为了达到电影的视听效果,满足观众的需求。    
 2.乙文的章节是根据什么划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划分?   
答:根据场景的转换来划分的,为了拍摄的需要      
 甲画线文字的内容在乙文中有怎样的变化?这样会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增添了许多细节,使剧情更加丰富、情节更加逼真,表演更加形象,大大增加了观赏效果。  
3.乙文最后一个章节在甲文中没有,是剧作者在原著基础上创造性的发挥,你认为祥林嫂怒砍门槛的情节是否符合人物性格?为什么?  
答:(该题为开放性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可从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来谈,也可从夏衍教育、鼓励后人的意图来谈;可联系祥林嫂的温驯善良来谈,也可以联系祥林嫂被逼再婚出格的反抗行为来谈,等等。)  
(二)片段写作  
4.对白是影视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这段话是下面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中杰符什金的信中的一段话,也可以看作是对他人责难的回答。你能还原出对话双方的话语吗?   
我没有成为任何人的累赘!我这口面包是我自己的,它虽然只是块普通的面包,有时候甚至又干又硬,但这总还有吃的,它是我劳动挣来的,是合法的,我吃它无可指责。这也是出于无奈嘛,我自己也知道,我不得不干些抄抄写写的事,可我还是以此自豪!我抄抄写写到底有什么不对呢?   
改写成对白:  
他人:应该会挣钱,不应成为任何人的累赘,可是你成了别人的累赘。 
杰:我没有成为……我这口面包是我自己的。 
他人:这算什么有饭吃呀?今天有面包,明天就会没有面包。再说是块又干又硬的面包!  
杰:它虽然只是块普通的面包,有时……我吃它无可指责 
他人:那算什么劳动?不就是抄抄写写吗?你还有什么别的本事?  
杰:这也是出于无奈嘛,……可我正以此自豪!   
他人:有什么值得自豪的!抄抄写写,这可是丢人的事。   
杰:我抄抄写写到底有什么不对呢?  
教学反思:
本课在二个课时完成,在教学中由于引入学生熟悉例子,大家都很感兴趣,这是设计中成功之处;当然,也存在问题,我发现学生只是被动的被我引导,而没有主动分析发现,这是我觉得有缺憾的不足之处,另外留白不够!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梳理探究《影视文化》ppt课件(55页)
《影视文化》ppt课件2
梳理探究《影视文化》ppt课件1
《影视文化》导学案
“影视文化”综合性学习方案
《影视文化》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