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诉肺腑》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10-05



师:我们往往不愿轻易向别人表露心迹,特别是我们对于异性的好感有时更是藏之内心而不敢向对方表白。(众笑)能够大胆表白的必定需要极大的勇气,而在禁锢人性情感的封建时代,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叛逆和挑战。这种发自内心的真实流露,我们称之为──
 
生:肺腑之言。
 
师:对,今天我们来学习《诉肺腑》,来听听贾宝玉的一番肺腑之言。先问问大家,贾宝玉是在什么地方说他这一番“肺腑”的?
 
生:是贾宝玉的怡红院外。
 
师:那林黛玉怎么会出现在怡红院外的呢?林黛玉去怡红院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是因为听说史湘云去了怡红院,怕贾宝玉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
 
师:为什么怕?
 
生:因为宝玉得了一个金麒麟,而史湘云也有一个金麒麟。而宝玉近日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佩,或鲛帕鸾绦,皆有小物而遂终身”。
 
师:这个“怕”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林黛玉很在乎贾宝玉。
 
师:嗯,的确有这层意思。同学们能不能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在乎的呢?
 
(设置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在分析贾宝玉的“诉肺腑”之前,理解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情。这样能够深化对宝黛忠贞不渝的爱情的理解。)
 
生:林黛玉说“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可以看出林黛玉吃醋了(众笑),林黛玉为贾宝玉吃薛宝钗、史湘云的醋,可见她对贾宝玉的感情。
 
生:当贾宝玉因为林黛玉的话急了的时候,黛玉忙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身汗。”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林黛玉是个清高孤傲的女子,一般情况下,都是宝玉惹了黛玉,然后不停地向黛玉道歉。林黛玉能够放下架子向贾宝玉道歉,并且用手替贾宝玉拭去脸上的汗,我觉得如果林黛玉对贾宝玉没有感情是做不到的。
 
生:还有这里,林黛玉听到贾宝玉说“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时,怔怔地望着宝玉,宝玉也怔怔地望着黛玉,两人怔了半天。能够对视半天,说明两人关系不一般(众笑)。
 
生:我觉得最能看出黛玉对宝玉的感情的是黛玉的那番“肺腑”之言。
 
师:我们不是说“诉肺腑”是宝玉对黛玉的吗?怎么还有黛玉的“肺腑”呢?你能说说是哪番“肺腑”吗?
 
生:就是黛玉去宝玉那儿,偷听到宝玉说“林妹妹不说这样的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和分了”的时候,她的喜惊悲叹。
 
师:你能把这段文字读一读吗?
 
生:(读)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合何!
 
师:读得很好,可惜黛玉的这番“肺腑”只能说给自己听!好了,我们现在再来看看宝玉的这番“肺腑”。同学们看看宝玉是怎么样一步步地诉他的“肺腑”的呢?
 
(这是本文的重点,了解了宝玉的“诉肺腑”是了解宝黛爱情走向成熟的关键。)
 
生:先是贾宝玉走出屋发现林黛玉有“拭泪之状”,禁不住抬起手来替她拭泪。
 
师:嗯。
 
生:然后林黛玉的“醋”味把贾宝玉说急了,因为宝玉“急”了,所以宝玉说出了“你放心”三个字。
 
师:这位同学很仔细,抓住了这个“急”字,可见这个“急”字很重要,它为后面说出“你放心”三个字埋下了伏笔。那么你觉得“你放心”三个字里面包含了什么意思?
 
生:应该是“我只爱你一个”。
 
生:我觉得用“我只真心对你一个”更好。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这样更符合人物心理。
 
师:有道理。那么你们觉得“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懂不懂其中的意思?
 
生:应该懂。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宝玉说:“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黛玉说:“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
 
师:那就很有意思了,大家看,在这句话之前,林黛玉一直装不懂,我们可以一起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学生齐读“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师:好。如果我们把“你放心”三个字带进去读,你们看──
 
宝玉说:你放心。
黛玉说:我有什么不放心的?……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
宝玉说:你果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
黛玉说: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
 
师:林黛玉为什么要一直说不懂“不放心”的意思呢?
 
生:林黛玉应该是想让贾宝玉自己把“不放心”的意思说出来吧。
 
生:对,正是因为林黛玉一直说不懂,才逼的宝玉说出“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得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这样的肺腑之言。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生:这样就使宝玉的“肺腑”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不会显得突兀。
 
师:是啊。但是宝玉最直白的表述是在最后,“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而这个大胆的表白林黛玉并没有听见。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呢?让林黛玉听到贾宝玉的最后这番话不是更好吗?
 
(设计的这道题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希望通过这道题让学生了解曹雪芹高妙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生:我觉得不好。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我觉得林黛玉回去的时候已经明白了贾宝玉的意思。前面的“肺腑”还是比较朦胧的,而这个表白是直露的。我觉得两人之间含蓄一点更美。
 
生:我同意,我觉得如果让林黛玉听到宝玉的最后这番话,以林黛玉的清高孤傲,一定会接受不了,可能还会因此不理宝玉,还是不让她听到的好。
 
生:我觉得这是作者的巧妙安排。这番话把“诉肺腑”引向了高潮,既把贾宝玉的“痴狂”表露无疑,又避免了林黛玉听到这话的尴尬难堪,真是太精彩了。
 
师:是啊。大师就是大师,他能把问题想得这么周到。分析了这么多,我们千万不要忽视文章的前半部分。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设计这道题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文章前半部分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与后面的“诉肺腑”的关系。)
 
生:主要写了三件事:湘云来送袭人戒指、袭人请湘云代做鞋子和湘云劝宝玉学些“仕途经济”。
 
师:这三件事都共同出现了一个人,是谁?
 
生:薛宝钗。
 
师: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湘云和袭人在说到薛宝钗的时候都会把她和林黛玉作比较。在湘云和袭人的眼里,宝钗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生:待人和气,有涵养,心地宽大。
 
师:林黛玉呢?
 
生:容易赌气,不讲情理。
 
师:那么在宝玉看来呢?
 
生:正好相反。他觉得宝钗太过世俗,黛玉最纯净。
 
师:怎么说?
 
生:当史湘云劝宝玉学些“仕途经济”的时候,袭人说宝钗因为也曾劝过宝玉而宝玉因此和她生分的时候,说“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后面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的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
 
师:是的。在宝玉看来,只有黛玉最了解他,或者说只有黛玉能够真正理解他,所以宝玉会自然地维护黛玉的形象。我们可以看看这两个地方,在湘云和袭人提到宝钗好的时候,宝玉道:“罢、罢、罢!不用提这个话。”史湘云道:“提这个便怎么?我知道你的心病,恐怕你的林妹妹听见,又怪嗔我赞了宝姐姐。可是为这个不是?”宝玉笑道:“我说你们这几个人难说话,果然不错。”
 
还有当贾宝玉因为扇套子惹恼了林黛玉时,毫不犹豫地把扇套子铰了两段。这说明在宝玉心中不想让林黛玉受到伤害。
 
师: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已经由最初的一见钟情慢慢走向了成熟。前半部分湘云、袭人和宝玉的交流,其实也是对贾宝玉和林黛玉关系的交代,所以贾宝玉后面的“诉肺腑”也就顺理成章了。
 
一篇《诉肺腑》短短数千字,无论是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还是文章的结构章法都非常值得我们玩味。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在《红楼梦》的阅读中有一些启发。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很有味道的文字,但想要把这味道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这种味道,则让我陷入了困境。课上要讲些什么?怎样讲?所以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是上好这篇课文的关键。一篇小说必要讲人物、情节和环境,人物的性格是在情节发展和环境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情节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推动人物性格的形成。单纯讲人物性格会形成概念化或模式化的人物性格,所以必须把人物性格放在情节和环境中去理解,人物是情节中的人物,情节是人物中的情节。
 
我一遍一遍地阅读揣摩,慢慢理出了思绪,以“诉肺腑”为中心设计四个问题。一是林黛玉如何自诉“肺腑”的?围绕林黛玉的心理描写,从人物动作语言来表现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微妙心理变化。二是贾宝玉是如何一步步地向林黛玉诉“肺腑”的?通过对贾宝玉诉“肺腑”的几个步骤表现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忠贞爱情。三是贾宝玉最后的“肺腑”为什么不安排让林黛玉听见?以这个问题来理解作者高妙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难点。四是前半部分与“诉肺腑”有什么关系?理解了前后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围绕这四个问题我们基本上可以处理好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关系,以人物的性格为重点,从情节中去把握人物形象,不孤立地讲,问题的设计并不算太难,在教学中,学生有兴趣和教师一起探讨,一起研究。当然,教学总是有遗憾的,比如在课堂上基本上是我发问,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可能是我们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意识还没有形成,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上还没有找到好的方法,也可能是我的问题设计没有很好地引起学生的问题互动。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一些问题的设计,多一些方法的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就能够慢慢学会自己去理解鉴赏,这也是文学教学的目的吧。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
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图
曹雪芹《诉肺腑》mp3音频朗读
《诉肺腑》《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玉之死》教案及练习
《诉肺腑》教案5
《诉肺腑》说课稿
《诉肺腑》《宝玉挨打》《香菱学诗》《抄检大观园》同步练习(2)
《诉肺腑》同步练习
《诉肺腑》教案4
《诉肺腑》教案3
《诉肺腑》《宝玉挨打》《香菱学诗》《抄检大观园》同步训练题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诉肺腑》教案2
《诉肺腑》ppt课件4
《诉肺腑》课件3
《诉肺腑》课件2
《诉肺腑》课件1
《诉肺腑》课件
《诉肺腑》教案设计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