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课文练习 >>
《前方》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8-12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迂徙( ) (2)壁( ) (3)按( ) (4)喊( )
(5)憔悴( )( ) (6)颠( ) (7)抛( ) (8)崔( )
2.解释下列词语。
(1)迁徙:
(2)荒原:
(3)戈壁:
(4)寂灭:
(5)视野:
(6)诱惑:
3.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即“文眼”)。
4.本文是一篇“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 构成的。这种新的文体具有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 。本文第1段就充分体现了“摄影散文’’的特点,请就此稍作解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
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5.下面各组词语的释义和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迁(xǐ):迁移。 如(chī)如醉:人的精神状态不正常,神思恍惚。
B.按杀(nài):抑制。 戈(gē)壁滩:指沙漠地区。
C.诱(xiù)惑:吸引,招引。一路风尘(chéng):指整个旅途中劳累。
D.扔(yǐ)或:可是或者。 劳顿(dùn):劳累。
6.“他南心身抑或是心身一是受着家的压迫”一句中加粗的“或”和“和”字,在表意方面的作用啬什么区别?。
7.这几段文字围绕“ ”一句进行叙述和阐析的。
8.这几段文字从四个方面讨论了“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的原凼,这四个方面的原因是:
(1)
(2)
(3)
(4)
9.将下面的一段文字补充完整,要求所填内容围绕冰的作用、合乎人物的身份并上下连贯。
天暖了,冰河化冻了。一块块浮冰拥挤着顺流而下,它们没有具体的形状,更无所谓数量的多少。只是一块块在水面上漂浮着,像一团洁白的泡沫。
一个站在岸边的男孩儿说:
一个老农说:
艺术家眯起眼睛望着浮冰说:
10.将下面这条简讯改为一句话消息。(15字以内)
简讯 我们国家继一亿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和“三北”“长江中上游”“治海”“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及全国治沙工程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后.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大型生态建设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将全面启动。加速太行山绿化,能改善太行山区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对华北和京津地区的建设,意义重大。
一句话消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
流浪与回归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要告诉人们的,恐怕是说爱情像“城堡”,外面的想进去,进去的想出来。这是一个很有意味的‘‘寓言”。其实,推而广之,我们对于许多事物的态度,大抵破口止匕。
有一首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对于困守一隅的人来说,这句歌词的魅力太大了,人们往往不大清楚外面世界的真情。凭着想象绘出许多精彩的色块,常常羡慕那些流浪者的生活,心里总有一个“出去”的念头。面对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自然要生出厌倦的情绪。
他们在心底自语:既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何不出去走走看,也不枉一世的时光。于是,有从婚姻的城堡纷纷走出去的,有从熟悉的故土纷纷走出去的,有从乏味的工作中纷纷走出去的,甚至有从生命这头走向了死亡……人们态度坚定,义无反顾,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我想,这是人类的一个大悲剧,一种深刻的厌倦情绪无从排遣的必然结果一一人类的大迁徙,大流浪。
一个人,当他对身边的一切深感厌倦无聊时,生命也就失去了光彩,意义和价值荡然无存。改变生活困顿的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冒险”。而“流浪”正是“冒险”的具体行动。我们知道的许多大冒险家,往往是流浪者。分析他们的行为,固然可以找出不少对社会有意义的因素,但根本点都是为了摆脱生命的厌倦情绪。
我们看到了很多行色匆匆的流浪者,也看到了很多面色憔悴的心灵的流浪者
那么,流派者的情形如何呢?
又有一首歌唱道:“我想有个家。”
这个“家”不是日常概念的字,它的涵盖面很大,是所有流浪者想回来的一个托词,一个沉甸甸的恋旧“回归”,但是,在经历了许多陌生和新奇之后,兴奋消失了,深感脚跑累了,骨架松弛了,心灵劳累了,厌倦情绪再度油然而生。于是,久存于心底总不敢窥顾的一个铭心刻骨的词冒出来了一一“家”。心头一惊。原来,无论走到哪里也找不到可依恋的归宿,只是随便走了走,看了看;原来,我们只是世间的一个匆匆过客!“我想有个家”,这句低沉而嘹亮的呼唤从遥远的地方传来,震撼着流浪者的心魂。回去吧,我从哪里来,便回哪里去。对从前嫌弃厌倦的一切又生出一种巨大的亲切感,土也可亲,城也可恋,人也可爱,梦里总是从前的人和物。“回去”又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想头,并构思着一步步具体化的行动。最后,终于“回来”了。
出去叉回来,回来又出去。
人生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和“我想有个家”。这两首歌为什么使我们百听不厌?就是因为在我们的心底和骨头里与生俱来地存着一个信念一一流浪与回归。
11.第1段说“我们对于许多事物的态度,大抵如此”。
(1)“此”指代什么?(不超过14个字)
(2)为什么说“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一个很有意味的‘寓言”’?(不超过30个字)
12.分别写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和“我想有个家”这两首歌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答:(1)“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2)“我想有个家”
13.“行色匆匆的流浪者’’和“面色憔悴的心灵的流浪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答:(1)相同点:
(2)不同点:“行色匆匆的流浪者” ,而“面色憔悴的心灵的流浪者” 。(前者不超过8个字,后者不超过20个字)
14.“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充满新奇,有新的朋友,新的山水,新的生活,魅力无穷。”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复原于哪个位置?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5.下列各项内容中,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两项是( )
A.“心灵流浪者”指常想着“流浪”,但未能实现的人。
B.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世间的匆匆过客,因为人是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家”的。
C.在人们的心目中,“流浪”与“回归”是一对矛盾的存在。
D.产生“回忆”的心情,是因为对从前的一切又生出了一种亲切感。
E.“出去又回来,回来又出去”含有不安于现状的消极因素,是不值得肯定的。
答案
1.(1)xǐ(2)gē (3)nà (4)nà (5)qiá0 cuì (6)bǒ (7)má0 (8)hà0 2.(1)迁移 (2)荒凉的原野 (3)泛指沙漠地区 (4)沉寂灭绝,也指死亡 (5)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 (6)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吸引,招引 3、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4.摄影 文字 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 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的自由 第1段从摄影画面起笔,但并没有对画面进行具体的描摹,而是马上展开了联想——“他们正在路上”,图中的人们正在离家或曾经离家,从而引出下文。 5、A(B“捺”应读“nà。c.“诱”应读yòu,“尘,,应读chén。D.“抑”应读yì;“抑或”,或是,还是) 6.“或”字表示选择,指“心”和“身”中同时有一个“受家的压迫”;“和“字表示兼有,指“心’’和‘‘身’’二者同时“受家的压迫”。 7、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8.(1)人类的祖先一直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人有离家远行的习性; (2)外面的世界时时在诱惑着人们,人在外面的世界中会获得生命的满足; (3)由于种种原因,由于外在的压迫,人不得不离家;(4)人的理想决定着人要不断向前走。 9.示例:(男孩)瞧那冰,要能吃就好了,它多么洁白啊!(老农)那东西可吃不得,吃了会肚子痛的,它只能用来浇地。(艺术家)它们的价值可不仅仅是浇地。它们可以做成精美的冰雕,其艺术价值又岂是几担粮食可比。(每人的话要求合乎人物的身份,并且对上一人的话作出回应或评价)10.太行山绿化工程将全面启动。 111.(1)外面的想进去,进去的想出来。 (2)通过一个爱情故事,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故事’’或‘‘借助……故事…‘用……故事”不可缺;“普遍意义”不可缺) 12.(1)人们面对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生出厌倦的思绪。 (2)在经历了许多陌生和新奇之后,兴奋消失了,厌倦情绪再度油然而生。 13.(1)对身边的一切深感厌倦无聊,感觉生命失去了光彩,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荡然无存。 (2)已走出原有的环境 对外面的环境还只停留在心向往之的阶段14.D 15.B E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曹文轩《前方》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前方》ppt课件(18页)
《前方》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前方》练习题
《前方》ppt课件(21页)
《前方》课堂实录
曹文轩《前方》阅读练习及答案
《前方》导学案2
《前方》复习ppt课件(15页)
《前方》ppt课件(12页)
《前方》教学设计12
《前方》ppt课件(31页)
《前方》ppt课件13
《前方》ppt课件12
《前方》教学案
《前方》导学学案
《前方》ppt课件(16页)
《前方》说课稿2
《前方》导学案
《前方》mp3音频朗读
《前方》ppt课件10
《前方》ppt课件9
《前方》ppt课件8
《前方》(节选)随堂测试题
《前方》教学设计11
苏教版《前方》ppt课件7
《前方》ppt课件6
《前方》ppt课件5
《前方》ppt课件4
曹文轩《前方》在线阅读
关于《前方》两种教学过程的反思
《前方》教案10
《前方》教案9
《前方》教案8
《前方》说课稿
《前方》教案6
《前方》教案5
《前方》教案4
《前方》教案3
《前方》教案2
《前方》ppt课件3
苏教版《前方》ppt课件2
《前方》ppt课件1
《前方》课堂教学实录
《前方》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