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六年级上 >>单元练习 >>
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单元测试卷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21


第七单元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阅读(60分)
一、文言文阅读(24分)
(一)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熟读精思》中与“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意思相同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学》中,表明世事只要有“为”,便能化难为易这一道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4.子何恃而往 恃: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蜀之去南海 去:____________________
6.正身体,对书册 正:____________________
7.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熟读精思(节选)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忽穗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文义有疑,众说纷错 疑:____________ 错:____________
(2)复以众说互相诘难 诘:____________
(3)而求其理之所安 安:__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所说的“此观书之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6分)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释]亲:父母。
1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1)过书舍而泣 过: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求资也 资: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凡得学者,有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则小故事表现了邴原怎样的品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8分)
忆读书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牙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德《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懂得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4.第4段画线句子中“越看越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11段中作者说“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理由是:
不仅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且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提到许多名著名篇,请选择其中一本(篇),用一两句话作简单介绍。(如作者、名句采摘,人物点评、主要内容梗概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分别写出作者喜欢(或不喜欢)的书及其理由。
例:《聊斋志异》因其文言对作文很有帮助,看起来很方便,故喜欢。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文章内容和你的学习体会,分别说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读书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8分)
读书人是幸福人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chang)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鉴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的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只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欢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9.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补cháng___________ (2)陶yě________________
20.模仿第3段画线句子的句式,引用你了解的名著或名人,写三句话。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何理解第4段画线的笛卡尔的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认为“读书人是幸福人”的理由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写作(40分)
23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沪教版六年级上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练习
沪教版课改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综合练习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综合练习卷(AB卷)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综合练习卷(ABC卷)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综合练习卷(ABC卷)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综合练习卷
西南模范中学沪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预初第五单元练习题
沪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沪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预第七单元练习卷
沪教版课改六年级上第六单元测验练习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