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山中避雨》教学设计5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09


导学平台 

[课标要求] 

1、 理清文章脉络。 

2、 把握文章的感情线索。 

3、 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4、理解文中对比写法的作用。 

5、体会“音乐的趣味”。 

[学法点悟] 

这是一篇清新淡雅的记叙文,要先把握记叙的要素,文章的脉络,理出两条线索。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中心,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描述的诗情画意的情景之中,体验“乐以教和”的道理。 

[整体感知]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文章在结构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写法上,运用比较,突出主题;语言上,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你能找出这样的语句吗?描绘了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情境。请你试着进入作者描绘的情境中。阅读时要细细揣摩、品味。 

[疑难解析] 

质疑:本文的叙事有什么特点? 

解惑:本文叙事中有两条线索并行,情节线索与感情线索都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使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从情节看,四段依次是:遇雨、避雨——借琴——拉琴、和唱——齐唱、惜别 

从感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来看,开始“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继而恰恰是因阻雨而感受到了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再往下是给青年们拉琴,大家齐声歌唱,由此尝到了有生以来从未尝过的“音乐的趣味”;最后是产生了与青年们难舍难分的感情,又因为今日实证了“乐以教和”这句话而产生了一种喜悦之情。至于两个女孩,开始是因遇雨而“怨天尤人,苦闷万状”,继而是因作者借琴而开始转忧为喜,最后是随琴声歌唱而无比兴奋。 

质疑:本文多次运用比较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解惑:运用比较的写法是为了突出主题。如:将作者平时与这次对音乐的不同感受作比较,突出了“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将两个女孩前后两种不同的心境作比较,突出了女孩后来和大家融合在一起同声歌唱的快乐心情;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的不同特点作比较,突出了胡琴的优势,意在说明音乐应走向大众化。这几组比较,印证了“乐以教和”,并使这一古语具有了更为深广的意义。 

质疑:“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句中的“温暖”和“闹”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解惑:这里首先强调了雨是“苦雨”,山是“荒山”,更显出了“温暖”的可喜可贵。再深一步体会,这“温暖”二字,似在写环境的温暖,其实是写作者自己内心感受到的温暖,表达了他的一种欣喜之情。至于中间的一个“闹”字,则显示了一种毫无拘束的气氛,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如用“变”“唱”等来写,就远不如闹来得生动。 

[语言揣摩] 

1、“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这里点出了具体地点,而且以排比的句式,使我们的视线跟着它一个一个地不断转移:剃头店里——裁缝店里——江北船上——三家村里,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了胡琴的确是处处可见。另外,连说四个“有之”,又起了强调作用,语气显得更加肯定。 

2、“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 

这里不用陈述句,而是连用了两个反问句,显得更有力量,更加肯定,也更有情感,让我们对“乐以教和”的道理不疑,也让读者更为之动心。 

3、“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音乐的滋味。” 

这句话是作者触景生情,发自内心的感叹。作为艺术家,这次拉琴的环境与往日不同,是在山中小茶店的雨窗下,有一种天然之美。人物除两个小女孩,都是素不相识的山村青年,是琴声和歌声把大家结合在了一起,有一种和谐之美。大家的歌唱都是发自内心,感情十分真挚,有一种真挚之美。大家一起歌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气氛热烈,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有一种氛围之美。以上种种趣味之中,最主要的是作者感受到这次拉琴与歌唱,十分自然真挚,是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相处得如此和谐。 



[研究课题] 

日本友人评价丰子恺,说他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你课外查资料,了解一些他作为文学家、画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的成就。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了解文章的叙事特点,品味自然平易的语言,把握中心,揣摩重点句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体验“乐以教和”的古语。 

[基础巩固集练] 

一、字音字义 

1、 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寂寥( ) 嘈杂( ) 冗长( ) 

工尺( ) 陶冶( ) 

2、 掌握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嫌弃 寂寥 趋势 

赚钱 杀戮 褶皱 



奏鸣曲 嘈杂 裁缝 

凑热闹 糟糕 栽种 



3、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趋之如归: 

怨天尤人: 

冗长: 

望洋兴叹: 

陶冶: 

惜别: 

依依: 

萍水相逢: 

乐以教和: 

二、选词造句(任选三个词语造句) 

从容 闹 尝 惜别 依依 因缘 实证 

三、关于线索 

叙事性的文章,往往有线索贯穿全文。这里的线索指将写作材料或情节串联起来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实物,可以是一种情感,一篇文章有时有一条线索,有时有两条或两种线索。如本文就有两种线索:一条是叙事过程中的时间线索,随着遇雨、避雨时间的推移,展开了借琴、唱歌、惜别等情节。还有一条是感情线索,即作者在遇雨、避雨、借琴、唱歌、惜别时感情的变化:扫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感到从没尝过的音乐趣味——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两个女孩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欢喜起来——无比欢乐。这样,两种线索并行,使叙事紧凑而井然有序。 

四、问题探究 

1、“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这句看似不经意的叙述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考虑句子的作用,应结合上下文。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说明时间的流逝,天气的变化;另一方面引出两个女孩因长时间避雨而落寞苦闷的情绪,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答: 





2、“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向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中,“我所体验的境界”指什么?作者为何“不愿她们‘大人化’”? 

[提示:“境界”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这里应从周围环境和作者的感受两方面答。“大人化”怎样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什么?“不愿”表现了作者对孩子的什么态度?“我所体验的境界”指“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情,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 “大人化”指成年人特有的。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单纯、无邪,未经世俗沾染。作者珍爱孩子的童心。(意思对即可)] 

答: 





3、“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为什么会这样? 

[提示:你知道音乐的起源吗?你知道“心连心”艺术团吗?音乐课上拉琴与荒村拉琴有何不同?音乐起源于大自然的天籁,起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和人民群众中,才能焕发它生命的活力。音乐课上拉琴是为了传授知识,在荒村拉琴则是为了消遣娱乐,更自然,更纯粹。] 

答: 







五、欣赏评价 

1、《山中避雨》是丰子恺先生的散文佳作,闪烁着多种美的光彩。他的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里,另外还出版了《护生画集》、《 丰子恺漫画集》、《音乐入门》等。请你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两本研读,然后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答: 



2、《山中避雨》描绘了一幅幅充满美感的图画,请选择一幅你最欣赏的加以赏析。 



答: 



六、拓展阅读 

歌声 

朱自清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合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阴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1921年11月3日 上海 

(选自“学生阅读经典”《朱自清》) 

[探究建议] 

1、 散文家用各种形象描绘了优美的音乐带给人的全身心的愉悦,你曾经为音乐而陶醉过吗?能否描述一下当时的感觉?可以仿照作者的写法,调动各种感官印象描述对声音的感觉。 

答: 

2、划线句表达了作者完全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对周围世界的美好感觉与欣赏音乐的愉悦感交融在一起,这是一种健康的、由歌声主宰的境界。你认为呢? 

答: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山中避雨》ppt课件(39页)
《山中避雨》教案7
《山中避雨》表格式教案2
《山中避雨》测试练习题
《山中避雨》mp3音频朗读
《山中避雨》ppt课件(31页)
《山中避雨》导学案4
《山中避雨》ppt课件(21页)
《山中避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中避雨》导学案3
《山中避雨》ppt课件(38页)
《山中避雨》ppt公开课课件(16页)
《山中避雨》教学总结
《山中避雨》ppt课件(79页)
《山中避雨》导学案
《山中避雨》练习题
《山中避雨》课堂实录
《山中避雨》ppt课件(25页)
《山中避雨》表格式教案
《山中避雨》ppt课件7
《山中避雨》教案6
《山中避雨》复习资料
《山中避雨》学案
《山中避雨》说课稿
《山中避雨》教学反思
下雨声音wma音频素材
丰子恺《山中避雨》扩写
《山中避雨》主要内容概况
《山中避雨》教案及练习
《山中避雨》flash视频朗读
《山中避雨》读后感
丰子恺《山中避雨》原文阅读
《山中避雨》ppt课件6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山中避雨》《论语》六则教案及练习
《山中避雨》同步练习2
《山中避雨》ppt课件5
语文版《山中避雨》ppt课件4
《山中避雨》rm音频课文朗读
《山中避雨》教学案例
《山中避雨》同步练习1
《山中避雨》教案4
《山中避雨》教案3
《山中避雨》ppt课件3
《山中避雨》ppt课件2
《山中避雨》教学实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