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课文练习 >>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山民》《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雨巷》《欢乐》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0-15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欢乐》《雨巷》《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山民》)
  基础与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簌sù 簌      潺chán 潺        颤chàn抖        树荫yīn 
 B.寂寥liáo     彳chì 亍chù     颓圮pǐ           篱lí 墙 
 C.惆怅chàng    召zhào唤        鹧zhè 鸪         蹲zūn 伏 
 D.蜻蜓tíng     鹳guàn 鸟       悄qiāo 然        悠yōu 长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你可以说王海打假是为了嫌钱,动机不那么高尚,但他的作为毕竟能让制假贩假者如芒刺在背,骨鲠在喉。
 B.张大千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工作组来到村里不分青红皂白,把农民地里的蔬菜全部毁掉,给农民造成很大的损失。
 D.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005年浙江卷)
 A.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
 B.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C.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D.如何体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在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4.下面对本单元诗歌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何其芳的《欢乐》洋溢着一种青春的热情,感受敏锐独特,格调明朗活泼,用词精致朴素,富于色彩感和音乐感。
 B.戴望舒的《雨巷》有法国象征派诗歌和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的痕迹,善于用象征手法抒情,追求诗的意象的清晰和含蓄。
 C.《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的写作手法实虚相间,整体上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歌的语言特点自然清新、亲切生动。
 D.《山民》中的“他”和父辈实质上并无两样,都缺乏冲破传统的开拓意识和披荆斩棘的精神,“他”也是被针砭的对象。
5.关于“意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艾青),是主客观融合的产物,是诗人通过感觉的想象而创造的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能为读者所感知的具象。
 B.创造意象时,要尽量少用陈述语、推导语,而尽量多用意象语,即具有具象感、新颖感的语言。
 C.写作诗歌要尽量避免通用意象,多用独创意象或非独创意象。
 D.大景与宏伟的意象搭配,小景与渺小的意象搭配;乐景与甜美的意象映衬,哀景与忧伤的意象映衬。
 6.在下面两幅漫画中任选一幅,根据画面的内容意境,为它拟一个标题,要求准确传神地表达出漫画的意蕴。(在15字以内) 

 (甲)                         (乙)
 答:                                                                             
 7.下面四个比喻,意思连贯,本体、喻体分别含有递降关系。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2004湖北卷)
祖国是一座花园,           仿写: ______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8.文学常识填空:
 ⑴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20年代末开始写诗,是30年代           派的重要诗人。诗集有                 等,散文集有                 等。
 ⑵“雨巷诗人”           ,浙江杭州人,是现代诗派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1928年发表《        》一诗,一举成名。出版的诗集主要有《我的记忆》《           》《           》《灾难的岁月》等四部。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4题。
欢乐
何其芳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
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
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
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
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
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
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
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
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
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

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
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
9.填空:
 在这首诗里,诗人从        、        、        、        、        等不同角度,描写了“快乐”。
 10.诗歌用各种具体形象来比喻“欢乐”,让读者把握住“快乐”这种情绪性的东西。请结合诗句对其比喻及其效果作一点具体说明。
 答:                                                                                                                                                          
                                                                                
                                                                                    
11.诗人自己对这首诗这样解读,欢乐是“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你怎样理解?
 答: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12.简要分析第二小节在思想感情上的表达和艺术手法上的运用。
 答:                                                                                
                                                                                         
                                                                                
 13.《雨巷》诗首尾两节只有两个字不一样,请具体分析作者采用这种写法的原因及艺术效果。
   答:                                                                                
                                                                                         
                                                                                
14.对《雨巷》这首诗的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的“雨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正是“风雨如磐”的社会的缩影。
  B.诗中那个“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当时被环境憋得透不过气来,但又不断探索着、追求着的知识青年。
  C.那梦幻般出现又幽灵一样地消逝的丁香姑娘,就是作者热切追求而实际上又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D.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绝望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20题。
 网
       赵丽宏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
  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
  网住大陆,也网住海洋……
  幸好,那并不是真的,
  否则,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
  呵,在我清醒的视野里,
  大海,是那样的自由和宽广,
  任你遨游,任你飞翔!
  网哟,它应掌握在我们手中,
  撒出去,为祖国收起宝藏!
15.填空:
 (1)诗歌的开篇,作者面对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织成的“巨大的网”,神思忽动,浮想联翩:由          的“网”延伸到          的“网”,由          的“网”延伸          到的“网”。
 (2)这篇文章通篇运用了          的手法。“为祖国收起宝藏”在全诗末尾,起到了        
                     的作用。
16.读到“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这一诗句,你会有哪些联想?
 答:                                                                              
                                                                                      
                                                                                 
 17.诗歌由“网”而起,又由“网”而落,首尾照应,但又不是简单重复。请简要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答: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8.“你”与“我”,谁是“看”的主动者?为什么?
 答:                                                                                  
                                                                               
                                                                                
 19.人与人之间的“远”,其实是情感上的隔阂;“近”,是情感上的亲密。那么,为什么“我”会猜想“你”在情感上对不同的对象有亲疏之分呢?
 答:                                                                                  
                                                                               
                                                                                
 20.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朦胧诗,很费猜想,有一位评选家把这首诗理解为爱情诗:表现着爱情还不够巩固的一对青年男女之间彼此的惶恐不安。那么,你眼中的《远与近》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歌呢?
 答: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B(A树阴;C蹲dūn; D悄qiǎo)。2.C (骨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着手成春: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不分青红皂白:不分黑白,不分是非。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3.D(A.“服用”与“含碘量”搭配不当。 B.前后意思一致,不能用“相反”,删去。C.“进步与否”与“富强的标志”两方面与一方面搭配不当)。 4.B(“追求诗的意象的清晰”一语不确,应为“追求诗的意象的朦胧”)。5.C(“或非独创意象”)。6.参考:(甲)缺月挂疏桐 望月觅诗情 (乙)杨柳拂溪水 小桥母子归7.(分析)第一句的比喻领起下面三句的比喻,构成递降关系。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喻要合理贴切。例如:“宇宙是一片神秘的海,/太空就是海水,/繁星是各种各样的贝壳,/太阳就是贝壳里的珍珠。”第三、四句不能构成递降关系,第四句比喻不合理,这样就不符合答题要求。参考例句: “学校是一条大江,/年级组就是大江的一条支流,/班级体是支流中的一湾清泉,我就是清泉中的一滴水珠。”(此答案符合解题要求,“学校”、“年级组”、“班级体”、“我”层层递降,其他解题要求也符合)8.⑴现代诗   《预言》(或《夜歌》)  《画梦录》(或《刻意集》、《还乡杂记》)  ⑵戴望舒  雨巷  望舒草  望舒诗稿
 (二)课内阅读
 9.颜色、声音、气息、触觉、嗅觉   10.“欢乐”是什么?欢乐是一种颜色——“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一种声音——像“芦笛”,像“潺潺的流水”;欢乐是“温情的手”,“爱怜的眼光”,“颤抖”的“心灵”。抽象的情思在诗人的笔下变得可观、可感、可握、可闻、可触,有它具体的形态、迹象和声响。欢乐的情感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官而获得体验的,诗人正是根据这种经验,将各种感官打通,用各种具体形象来比喻“欢乐”,让读者把握住“快乐”这种情绪性的东西,并为之所感染。11.诗人属于那种多血质而又富有艺术感觉的人,又正值青春年少,放声歌唱之余,不时有青春期特有的忧郁情感袭来。他的快乐是忧郁的快乐,是乐中有悲、悲中有乐的那种欢乐。他善于从悲伤中体验欢乐,能于欢乐中感悟悲伤,因此,他说,欢乐是“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这是诗人的独到体验。12.上节中以丁香作为整首诗的中心意象,这节中则用丁香的“颜色”“芬芳”“忧愁”等来反复加强诗人心目中那位“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形象,并且以她“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来展现作者自己的情感。在艺术手法上,则采用了排比、顶真、双声叠韵回环复沓的方式,构成了铿锵而又舒缓、飘忽而又蕴藉的韵律,具有强烈的音乐性。13.这两节诗仅第四行所用的两个字不一样。首节是“逢着”,表明“我,所希冀和追求的目标尚未出现。这目标就是“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在中间五节诗描写了“我”与“姑娘”相逢又离失的经历之后,结尾一节换用“飘过”,表明往事已经过去,但这种经历仍然时时被我回味,在我的记忆中重现。另外从结构上看,首尾两节的照应使全诗显得工整完满,余韵悠长。14.D。
 (三)课外拓展
 15.(1)眼前   视野外  实际  思想上  (2)比喻或象征  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16.提示:诗人不会无端地有这种关于“网”的感受,因为毕竟有过一段“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的日子(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文革”那场浩劫),而且是我们刚刚翻过去的那一页历史,所以他虽然没有一个字触及那段历史,但读者仍然可以从诗中探寻到这种有历史感的思考。在“地图”上看到的经线和纬线是有形的,而那段历史造成的“在网里彷徨”的生活却成了无形的存在,历史不会把它遗忘。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表达了自己对那段历史的感受。接下来诗人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要成为“网中奴隶”,而要从网中挣脱出来,享受自由并且要把网变成我们手中的工具,“为祖国收起宝藏”,联想自然且升华主题,“卒章显志”,不落俗套。17.这首诗的一大特点就是构思精巧。诗歌由“网”而起,又由“网”而落,首尾照应,但又不是简单重复,因为人与“网”的关系变了。起始是网中人,所以企盼自由;后成为网上人,所以勇担社会责任。18.“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显然,发出“看”这一动作的是“你”,而“我”和“云”都成了被看的对象。不过,再细细体会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在这里隐藏了真正的主动者,那就是——“我”。因为无论是“你”在看什么,都有一个潜在的观察者——“我”。也就是说,这里有一个潜在的视角,所有的景象,包括“你”、“你”看“我”时的样子、“云”,以及“你”看“云”时的样子,都被“我”尽收眼底。所有的景物,都是经过了“我”的判断以后,才以“我”认可的方式呈现出来的。19.整首诗从头到尾都只是“我”在看,“我”在猜,而“你”尽管也发出了动作,却始终不发一言,成为被“我”阐释的对象,处于“失语”的状态,是一种被动的存在。所以,“我”和“你”的交流实际不是在一个层次上、也不是双向平等的。既然有隔阂,我们怎能希望人与人之间结成亲密的关系呢?因此,“我”的猜想、感觉实际上反映了“我”自己心中对他人的怀疑与冷漠。20.诗无达诂,言之成理即可。诗人自己说:“这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和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关于小诗六首的通信诗》《星星》1981年第10期)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峨日朵雪峰之侧》作业练习
《登岳阳楼》同步练习3
《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ppt课件
《登高》理解性默写ppt课件
《荆轲刺秦王》挖空训练
《党费》练习题
《插秧歌》练习题
《白马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作业练习
《峨日朵雪峰之侧》巩固练习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课堂练习
《红烛》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必修上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过关测试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练习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同步练习
《红烛》作业练习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业练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练习3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梳理2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能力测试
《前赤壁赋》简答题训练
《乡土中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同步练习
《无衣》重点字填空及情境默写练习
《静女》重点字填空及情境默写练习
李煜《虞美人》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
《荷塘月色》课后练习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默写汇编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山民》《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雨巷》《欢乐》ppt课件1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山民》《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雨巷》《欢乐》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