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试卷 >>中考模拟试卷 >>北京市 >>
北京市顺义区2006—2007学年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0-07


顺义区2006——2007学年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第Ⅰ卷 (23分)
   阅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胆怯(què) 分泌(mì) 呵护(hē) 称心如意(chèn) 
   B.解剖(pōu) 褴褛(lǚ) 谋略(máo) 斤斤计较(jiào) 
   C.琐屑(xiè) 细菌(jūn) 屹立(yì) 茅塞顿开(sè)
   D.酝酿(niànɡ) 着落(zháo) 庇护(bì) 自给自足(jǐ)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秘诀 生涯 勇跃 不屑置辩 
   B.琢磨 辩论 奠定 举世闻明 
   C.分歧 酣醉 细致 轻而易举 
   D.宽恕 蓬勃 急燥 相得益彰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银杏树根深蒂固,抗风力很强,是扩大绿化面积、治理山河的优良树种。
   B.目前水资源紧张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C.一霎时,漫天的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消息。
   D.春风轻拂,落英缤纷,徜徉在桃树林中,备感温馨舒适。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同学们有了很大的触动。
   修改:在“同学们”前面加“使”。 
   B.放风筝这种民间活动是呼吸早春空气、享受大自然恩赐、锻炼身体的好时光。
   修改:将“时光”改为“方式”。 
   C.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修改:去掉“能否”。 
   D.今年三月初的几天,北京的天气很阴霾。
   修改:将“的天气很阴霾”改为“多阴霾天气”。
   
   
   
   
   
   阅卷人 得分
   
   
   二、填充题(共7分)
   
   5.默写(5分)
   ① ,不亦君子乎?(1分) (《论语 学而》)
   ②荡胸生层云, 。 (1分) (《望岳》)
   ③《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 。(1分)
   ④大雁这种候鸟,因其迁徙的生活习性,常被诗人融入诗中以寄托情思。请你写出两个含有大雁的诗句。(2分)
   (1) , 。
   (2) , 。
   6. 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请写出两个你熟悉的故事名称。(2分) 
   答:① ② 
   阅卷人 得 分
   
   
   三、简答题(共8分)
   
   7.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一句话。(2分)
   例句: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乐观自信,这是一种勇气。
   仿写: 
   。
   8.2006年下半年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与市文化局《新剧本》杂志社联合进行了“北京市未成年人文化需求”调查。共调查样本3846份。下面是“上网目的”的调查数据。阅读后回答问题。(2分)
   查找信息 玩游戏 下载需要的东西 上网聊天
   65.4% 62.0% 43.6% 37.1%
   (1)该图表反映出的信息是: 
   
   (2)请写出一条你对青少年上网的建议: 
   
   9.新春的北京,沐浴在迎接奥运盛会的春风中,同学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活动中来。为了记录下我们身边的文明瞬间,学校决定开展“聚焦身边文明”摄影展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4分)
   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句宣传口号: 
   (2分)
   ②本次活动后要将活动中的优秀作品集结成册,请你为这本影集设计一个名字。
   影集名称: (2分)
   
   第Ⅱ卷 (34分)
   阅卷人 得 分
   
   
   四、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分)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无从致书以观 精致 B. 色愈恭 洗耳恭听
   C. 未尝稍降辞色 推辞 D. 穷冬烈风 一穷二白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①色愈恭,礼愈至( )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③腰白玉之环( ) 
   13.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翻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 
   14.从全文来看,作者求学时遇到的困难有哪些?(3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24分)
   阅卷人 得 分
   
   
   (一)阅读《槐花》,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槐 花
   季羡林
   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音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我从前曾看到一幅印度人画的人像,为了夸大印度人眼睛之大,他把眼睛画得扩张到脸庞的外面。这一回我真仿佛看到这一位印度朋友瞪大了的眼睛扩张到了面孔以外来了。
   “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什么奇迹呀?”
   “你们这样的花树。”
   “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什么神奇?”
   “这木棉花。”
   “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祥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1986年6月3日
   14.文章第一段写槐花,突出其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5.文中作者记叙了两个“类似的情境”,请概括出这两个情景的内容。(2分)
   答:① 
   ② 
   16.文章最后一段对槐花的描写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2分)
   答: 
   17.作者所做的尝试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不少于100字)(4分)
   
   
   
   
   
   
   
   
   
   100字
   
   
   
   
   
   阅卷人 得 分
   
   
   (二)阅读《漫话风筝》,回答下列问题。(8分)
   
   漫话风筝
   ①清代高鼎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村居》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的“纸鸢”即风筝。风筝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据说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晚唐风筝用丝条或竹笛做成响器,随风而鸣,因而得名“风筝”。一说“风筝”得名于五代,始于李邺装上鸣响竹笛的纸糊风筝。
   ②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到了唐代,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宋代风筝品种增加,性能提高,在民间浸染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并广泛流行。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有六名儿童在放风筝。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潍县》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生动地描写了清明佳节潍坊风筝的情景。
   ③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现在,风筝已成为我国对外联系、发展经济的重要纽带。
   ④我国民间风筝的制作者大多是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农民和手工艺人,由于受地域文化、经济、风俗等因素影响,风筝制作者祖传世袭,相互观摩,有集体创作的性质,大江南北形成了众多的流派。他们按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审美习惯制作风筝,寄托人生乐趣和理想。我国民间风筝造型、用料、色彩、风格充满着浓厚乡土气息,主题鲜明,配合传统节令,装饰性非常突出。这些风筝风格粗犷,淳朴,一般就地取材,篾扎纸糊即成。
   ⑤据传,放风筝最早是为图吉利,人们将风筝放得高高的,等快钻进云彩里的时候,就一刀将风筝线剪断,那风筝就看不见了,于是高喊“晦气没了”、“晦气走了”以图吉利。以后放风筝逐步成为人们的一项休闲活动,风筝的样式和制作材料、工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放飞的时间也不仅局限于清明时节了,仰望天空,你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18.文章第①②③段主要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答: 
   19.写出文章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答: 
   
   20.下面是两则链接的材料,分别对理解那段文字内容有帮助?有什么帮助?请选择其中的一则,加以分析。(80——100字)(3分)
   材料一:山东潍坊已成为国际风筝节的固定举办地。潍坊国际风筝节每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举行一次。自一九八四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了八届,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世界许多地方也都有自己的风筝节。每年的三月,泰国旅游部门都要在首都曼谷市中心的王家田广场举行盛大的风筝节。来自泰国各地的风筝高手和爱好者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风筝前来参加一年一度的风筝盛会,展现放风筝的技巧,交流心得。每年此时,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风筝把曼谷的天空点缀得更加缤纷绚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曼谷市民和外国游客。
   材料二:明清时北京人制作风筝的技术很娴熟、精巧,并形成了曹氏、哈氏、金氏和马氏四大风筝流派。其中“曹氏风筝”是指著名文学家曹雪芹制作的风筝,在扎、糊、绘、放四个方面更独特,他还专门写过一本《南鹞北鸢考工记》,对风筝制作、放飞的方式做全面论述。北京风筝的艺术造型基本上有五种形式。即硬膀、软膀、排子、长串和桶形等。硬膀风筝以“沙燕”为代表,它是模拟燕子的基本形态,并加图案化的作品。瘦沙燕显得娟秀俏丽,胖沙燕则凝重浑厚。软膀风筝中,以“鹰”为代表,骨架比较简练,羽毛的画法独具匠心,放飞时,能同活鹰一样,在半空中上下打转儿。长串风筝,是人们最感兴趣的一种。这种风筝的制作是用许多圆形竹片串结而成,其长度可达30余米,每年春季在天安门广场或风筝节上都可见到一条长长的蜈蚣或蛟龙上下风舞于蓝天之下,别有情趣。桶形风筝如今已不多见,它是用绢制成,有六面或八面之分,每面绘有山水、人物、花卉等等,属于高雅作品。
   
   
   
   
   
   
   
   
   
   100字
   
   
   
   
   
   
   阅卷人 得 分
   
   
   (三)阅读《自卑也是一种力量》,回答下列问题。(6分)
   
   自卑也是一种力量
   阿明
   ①看过很多描写一个人应该怎样自信的文章,它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抵达了它,否则,你永远只能是山脚下一棵矮小的狗尾巴草。适当的自卑有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偶尔施用它,我们的事业之花会开放得更艳更美,也更持久。
   ②或许你早已听说过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非常专制,这使他从小就形成了敏感多疑、忧郁孤独的性格,他有时不免有点自卑。事业最不顺的时候,他甚至说过“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粉碎了一切困难’,我的手杖上写着‘一切困难粉碎了我’”这样很绝对的话。不过,卡夫卡没有放任这种自卑,而是一直企图超越自己,终于写出了《变形记》、《城堡》这样优秀的小说,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③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为此,老师竟建议家长让其退学,爱迪生也曾自卑过,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普希金当学生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无论算什么题目,也不管运用的是哪种运算方法,最后他都会让题目的结果等于零,为了自我鼓励,他选择了写诗,结果成为一代文豪……
   ④自卑的意义首先在于它能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一个人不难走向自信,人天性中就有一种自恋和唯我独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好意见。我们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时刻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不完善、不完美,而保持一种心境的谦和。自卑是这种谦和的母亲。
   ⑤自卑对人生还有一重价值:让你变得有所敬畏。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无所顾忌而起的:贪官之所以把手伸得很长,无非是因为他觉得在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把一切搞掂;奸商之所以泯灭天良牟利,不过是由于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对付国家的政策、法律……这些人的确没有自卑感,然而,没有道理的“自信”却毁了他们。
   ⑥人生自然不能过于自卑,过分的自卑会打倒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自己消灭自己;但也决不可盲目自信,一个人盲目自信容易变得狂妄,自己挡住前进的道路。最理想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用自卑探照自己性格、知识、才华的黑洞,用自信寻找走出迷途的道路。
   21.作者在文中论述了什么观点?(2分)
   答: 
   22.从文章第②③段中列举的事例中可以看出什么是“适当的自卑?”(2分)
   答: 
   23.文章④⑤两段论述的内容是什么?是从哪个角度论证问题的?(4分)
   答: 
   
   第Ⅲ卷 (60分)
   六、写作(60分)
   漫漫人生路,与你同行者会有很多很多,与执著同行,增加了享受成功的机会;与微笑同行,缩短了心灵之间的距离;与友爱同行,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力量;与自信同行,阳光每天都挥洒在你的脸上……朋友,人生路上你会与谁同行?请以“与 同行”为题写一篇作文,抒发你的心声。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在试卷相应的位置上。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试卷中请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
   
   
   
   
   
   
   第Ⅲ卷 (60分)
   
   阅卷人 得 分
   
   
   
   
   与 同行
   
   
   
   8999
   
   
   
   
   
   
   
   
   
   
   
   
   
   
   
   
   
   
   
   
   
   
   
   
   
   
   
   
   
   
   
   
   
   
   
   
   
   
   
   
   
   
   
   
   
   
   
   
   
   
   
   
   
   
   
   
   
   
   
   
   
   
   
   
   
   
   
   
   
   
   
   
   
   
   
   
   
   顺义区2006——2007学年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 (23分)
   一、选择题(8分)
   答案:1.C 2.C 3.D 4.A 
   评分:共8分,每小题2分
   二、填充题(7分)
   5.答案: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决眦入归鸟 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④示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评分:本题共5分,①——③题每句1分,共3分,第④题2分,每句1分;本题有错字不给分。
   6.示例:孙悟空大闹天宫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猪八戒大战流沙河 
   评分:共2分,每空1分
   三、简答题(8分)
   7.答案示例:
   1.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然后不断进步,这是一种谦虚清醒,这是一种力量。
   2.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平和释然,这是一种境界。
   评分:内容合理,1分;句式符合要求1分。
   8.参考示例:
   (1) ①未成年人上网“查找信息”和“玩游戏”的人数比较多。
   ②上网对于部分未成年人来说只是“玩游戏”和“聊天”。 
   ③全市未成年人中虽然网民众多,但在网络资源的利用上仍显肤浅。
   (2) ①少用宝贵的时间上网玩游戏。
   ②上网聊天一定要去健康网站。
   评分:合理即可,每小题1分,共2分。
   9.参考示例:
   ①聚焦身边的文明,记录我们的精彩。 ②文明瞬间;文明你我他;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符合主题要求、合理即可。
   第Ⅱ卷 (37分)
   四、文言文阅读(10分)
   10.B
   11.①周到 ②通“披”,穿 ③腰佩,用作动词。 
   评分:每小题1分,共3分。
   12.①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
   ②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3.三方面内容:家贫无书;求师艰难;从师艰辛。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
   五、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记叙文阅读12分
   14.多、茂盛;为印度朋友的惊诧和我的习焉不察埋下伏笔。
   评分:每点1分,共2分。
   15.①有一年的春夏之交,印度朋友到北大参观时,对盛开的槐花异常吃惊。 
   ②我在印度海德拉巴参观时,看到耸入云天,鲜花盛开的木棉树,异常惊诧。
   评分:每点1分,共2分。
   16.更有灵性、更有活力。(意思相近纪珂)
   评分:本题2分。
   17.要点:
   ①要用新的眼光看待周围熟悉的事物。
   ②要努力欣赏事物的美。
   (二)说明文阅读(7分)
   18.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及在当代的影响。
   评分:本题2分。
   19.摘引古代诗画中的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我国宋代、清代风筝在民间的流传非常广泛。
   评分:本题2分。 
   20.示例:
   材料一:对理解第三段有帮助。第三段说明我国风筝在世界的流传和影响,本则材料具体说明了山东潍坊和泰国曼谷的风筝节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一个实例,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材料二:对理解第四段有帮助。第四段说明中国传统风筝的特点,比较概括,材料二则具体说明了明清时期北京风筝的技术,形成的四大流派及风筝的五种艺术造型,使人对这一传统工艺的技巧、风格特色有具体、形象的认识。
   评分:内容正确,2分;语言通顺,1分。
   (三)议论文阅读(8分)
   21.拥有一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或适当的自卑有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
   评分:本题2分。
   22.不放任这种自卑,把自卑当成动力。
   评分:本题2分。
   23.自卑的意义(或“自卑的价值”、“自卑的力量”);是从自卑可以对自我作出冷静地解剖和让我们有所敬畏两个角度论证的。
   评分:本题共4分,每点2分。
   第Ⅲ卷(60分)
   作文评分标准
   项目等级 内容、表达要求及赋分范围 说 明 书写(5分
   一类卷(60--52) 要求:符合题意,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1—2处语病。赋分范围:55分—47分 以5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后,加书写项得分。 5 分字迹工整,标点正确,有1—2个错别字,格式规范。
   二类卷(51--44) 要求: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充实,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赋分范围:46分—39分 以4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后,加书写项得分。 4 分字迹清楚,标点大体正确,有3—4个错别字,格式规范。
   三类卷(43--36) 要求: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充实,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赋分范围:38分—31分 以3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后,加书写项得分。 3 分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有5—7个错别字,格式大体规范。
   四类卷(35--0) 要求: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赋分范围:30分—0分 以1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后,加书写项得分。 2—1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有8—10个错别字,格式不规范。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2022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二模试题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届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燕山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2022届北京市延庆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北京市中考作文优秀范文(2篇)
2021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解读及优秀范文:志愿?志愿!志愿
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届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年北京市门头沟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平谷区2021届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时间控制器的思考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