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桥之美》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8-09


 以“读”贯之活动充分积累丰富
   ——《桥之美》说课 
  抽签编号:13号
  选送单位:濉溪城关四中
  说课人:胡丽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第12课《桥之美》,由粗读到品读,我对这一课有如下认识
  一、解读教材
  《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小品文,文章先指出了画家眼里,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就是“桥之美”,然后举正反实例具体说明,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美学效果,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桥之美”。文章思路清晰,语言优美,表达富有个性,诗意的描写性文字和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体现了科学小品文的魅力,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美词,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知识。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3、品读赏读精彩语言,体会科学小品文的语言魅力,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
  (二) 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知识和能力目标当属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锻炼思维应是语文课永远的使命,而“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则是教学中努力突破的重点,尤其是对文章极富个性的语言赏读,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演练的好契机,可能会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各抒己见,人人争议的小高潮,也是鼓励学生个性阅读,大胆思考,创意表达的一个设想。
  二、关于教法:
  对这样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问,我会用朗读法、讨论法、引导点拨学生走进课文情境,细心体会,反复揣摩。美点寻踪法,让学生自主发现精彩句子,在涵咏品味中接受美的熏陶,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互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我还会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文章的特点,再有如情境设置法,引导学生走进“桥”与“美”的境界中去。
  三、谈谈学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指导思想,如勾画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质疑法,涵咏品评法,等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讨论、思考、品评、欣赏中快乐学习,快乐认识“桥之美”。
  四、教学设想:
  我设想“以读贯之,活动充分,积累丰富”,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说明文,而本文又是一篇小品文,所以我会重视学法指导,兼顾学法实践,具体为:
  快速阅读,感知形象——定向阅读,提取信息——可视阅读,学会鉴赏——句段品读,体味语言——美文联读,感受特点——课外扩读,拓展延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解释桥,那么在画家眼里,桥又是怎样的形象呢?又会有怎样的魅力呢?让我们跟随吴冠中先生一起,对“桥之美”进行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审视与探寻吧!
  (直入课题,会比图片展示更具简洁性,闲言少叙,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语境中)
  (二)快速阅读,感知形象。
  要求学生速读全文,思考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用“这是一篇写……的课文”句式说话。
  (这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与把握,众说纷纭的课文感受也考察了学生的概括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是一种相对浅显的语言表达训练。)
  (三)定向阅读,提取信息。
  1、再读课文,并划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2、思考:(1)在作家看来“桥”“美”在何处?
  (2)你对此有何感想,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语言信息最丰富的学习内容,我设想让学生注意勾画圈点,学做批注,大胆积极思考,进行个性化的表述,要求他们学习中切实体现合作意识。)
  4、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教师点拨指导:可先概括各段的内容要点,内容相近的段合成部分,把全文划成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归纳每部分大意,依次衔接,就形成了文章的思路,得出了文章总-分-总的说明顺序)。
  (1) 同桌之间合作、交流。
  (2) 师生互动交流。
  (这一环节是本课应突破的难点,重视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并让学生自主实践,合作探究。)
  (四)可视阅读,学习语言。
  多媒体显示形态各异,背景不同、多姿多彩的桥,让学生比较鉴赏,认识“桥之美”。
  (这一环节回扣课文,形象直观的对学生进行了美的熏陶,并且让他们直接学用了文章的美学原则如变化和谐等去品评鉴赏,而不仅仅止步于欣赏。)
  (五)句段品读,体味语言。
  1、多媒体显示一组句子,要求学生体味其情味。
  如“茅盾故乡……舒畅的气”
  “早春天气……令画家销魂”等。
  2、自己寻找一些充满诗意,语意蕴含丰富的语例,品读赏析,可用“我喜欢……这句话,因为它……”(可以用词,修辞,表达手法,句式特点等多方面入手)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积累,畅谈审美体验)
  (六)美文联读,鼓励创新。
  联读《中国石拱桥》,比较两文的异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或制作表格具体对比。
  (教师提示:从两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等角度,比较评析。)
  (这一环节设计是主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规范说明文与科学小品文的区别联系,全面认识“说明文”这一文体,深入认识文章写作特点。)
  (七)课外扩读,拓展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桥”的诗词文字,或者了解桥的名称由来,有关桥的故事传说等。认识立体全面的“桥”,发掘全方位多角度的“桥之美”。(可以当堂展示一些教师准备的诗文资料)
  2、以“写”为主的拓展延伸,用书中所学的美学原则,如对比、变化、和谐等欣赏、品评一幅山水画,学用第四段文字表述。
  (这一环节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树立“大语文”学习观,连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八)板书设计:
  桥之美
  顺序:总_——分——总
  语言:描写说明
  (板书设计原则力求简洁,全面,概括。)
  在这样一节“以读贯之”的语文课上,学生“活动充分,积累丰富”,他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能力,训练了思维,愉悦了审美,而且在贯穿全课的阅读中,在对课文富有情趣的欣赏中,在师生自由平等的对话中,在深入内质的思考中,会引导培养学生拥有开放的学习视野,合作探究的意识,自主创新的勇气。这样的语文课,我想也一定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发展为核心的新课标理念,课堂上才能出现活泼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及较好的效果,才有可能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桥之美》ppt课件(63页)
叹为观止!中国最高的20座桥
《桥之美》ppt课件(27页)
《桥之美》ppt课件(31页)
《桥之美》教案16
《桥之美》ppt课件(24页)2
《桥之美》教案与作业设计(含答案)
《桥之美》ppt课件(26页)
美学常识介绍
《桥之美》导学案4
《桥之美》教案15
《桥之美》ppt课件(51页)
《桥之美》ppt课件(17页)
《桥之美》表格式教案3
《桥之美》ppt课件(45页)
《桥之美》ppt课件(33页)
《桥之美》高效课堂教学案
图文素材:断桥与放生桥
《桥之美》预习学案
《桥之美》导学稿
《桥之美》说课稿2
《桥之美》阅读练习(2014年泰安市中考题)
《桥之美》pptx课件(30页)
《桥之美》同步练习3
《桥之美》ppt课件(28页)2
《桥之美》表格式教案2
《桥之美》表格式教案
《桥之美》导学案2
《桥之美》阅读练习(2013年日照市中考题)
《桥之美》教学设计14
《桥之美》教学案例
《桥之美》ppt课件(22页)
《桥之美》教学实录4
《桥之美》教学有感
美之桥与桥之美
《桥之美》ppt课件(21页)
《桥之美》评课稿
《桥之美》教学实录
《桥之美》课堂实录2
《桥之美》学案2
《桥之美》ppt课件(24页)
《桥之美》ppt课件(28页)
《桥之美》教案13
《桥之美》ppt课件2(25页)
《桥之美》ppt课件(11页)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