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柳毅传》课堂实录
作者:王开东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6-23


《柳毅传》课堂教学实录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王开东
 
老师:上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人神恋爱的故事,见识了小龙女的美丽和不幸,也见证了柳毅的正直和侠义。那么,作为一部伟大的传奇作品,光有美丽的故事,还远远不够,你们觉得还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 
生1:我觉得作品的思想内容很重要,它代表着作者的精神境界所能达到的高度。作品给人的启迪、认识意义往往就在这里。 
老师:说得很好。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柳毅传》之所以成为唐传奇的经典,很大的一部分来源于作者的思想高度。 
生1:可以这样说。 
老师:好,现在,我们就来窥探一下《柳毅传》有什么样的思想内容,它的认识意义何在?谁做急先锋? 
生2:我先来说说。我认为是揭露了父母包办婚姻的悲剧。 
老师:能不能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生2:我是从小龙女的婚姻凄苦,和洞庭君的自我谴责两个方面看出来的。小龙女的悲苦婚姻是铁的事实,而洞庭君的自我谴责,恰恰是作者对包办婚姻的谴责。 
老师:很好!就是说,你在把握作品主题的时候,采用了对象分析法,是吗? 
生2:是的。 
老师:对象分析法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那么,从别的对象身上,我们还可以提出那些新的思想? 
生3:我还从小龙女身上来说一说。小龙女脱离苦海之后,坚决不肯嫁给擢锦小儿,说明她已经下决心掌握自己的命运,追求婚姻自由了,后来,终于化名卢氏女,与柳毅结为夫妻。这样一来,文章主题一方面是反对包办婚姻,一方面追求婚姻自由,这两个方面就衔接起来了。 
老师:很好,还有吗,你们? 
生4:钱塘君也给我们很多启发。洞庭君大权独揽却一筹莫展,而戴罪在身的钱塘君冲天一怒,却给摧残者毁灭性的打击,但正是在这种对比中,作者颂扬了破坏世界的暴烈行为。 
老师:我来插一句,你怎么知道作者是肯定钱塘君的这种行为? 
生4:你看,钱塘君的这种行为连天帝都给予肯定,作者当然也是予以肯定的。 
老师:说得有道理,钱塘君在文中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配角,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他身上挖掘出不少东西。这就是说,我们分析作品时千万不要忽视配角。比如,玛蒂尔德跳舞时,路瓦栽和几个男人在隔壁里睡着了。而他们的女人正舞得快活。这几个小小的配角,把玛蒂尔德悲剧的社会意义点出来了。再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中,那个小小的船长,当于勒发财时,他找到于勒的哥哥菲力浦,巴结他、讨好他,把这个喜讯告诉他;而当于勒成为一个穷光蛋的时候,菲力浦再向他询问于勒是谁,他甚至连他的名和姓也弄不清了,只知道是个法国的老流氓,而且特别的不耐烦。由此配角的价值出来了,菲力浦夫妇冷酷无情,绝对不是孤立现象,有它存在的社会土壤。说了这么多,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主角呀!从柳毅身上,你们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 
生5:我觉得在柳毅身上,主要体现了一种见义勇为的侠义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老师:说得好!可见你还是一个关心社会的人。我们读书决不要死读书,而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见义勇为”确实是现在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我们不妨看看柳毅是如何见义勇为的?谁结合文本来谈谈? 
生6:柳毅自称是一个“义夫”,特别是自己刚刚落第,心情低落。然而却能够帮助龙女,不避艰险,见义勇为,实在是难能可贵。 
老师:你的观点和教参上的观点不谋而合。但教参上还有一点,认为柳毅为龙女传书,完全是出于同情和义愤,并无私心杂念。也就是说,柳毅是“无私”的见义勇为。请赞同编者观点的同学为它寻找证据。而反对这种观点的,不妨拆拆他的台,好不好? 
生7:我赞成编者观点。第一,柳毅很有同情心,看到龙女的悲苦,马上把自己落榜的失意丢到九霄云外,慨然应允,传书洞庭,这是正面写柳毅的无私;然后,作者借助洞庭君和钱塘君对柳毅的评价,“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从侧面赞美柳毅见义勇为的“无私”。 
生8:我也赞成编者的观点。除了刚才正面和侧面的描写外,还有事实为证。当钱塘君指令柳毅娶龙女为妻时,柳毅断然拒绝。这充分说明了柳毅救助龙女完全是“无私”的,完全没有非分之想。 
老师:怎么都是栽花的,有没有种刺的?谁来拆拆编者的台? 
生9:我认为柳毅的见义勇为是“有私”的。在柳毅决定帮助龙女时,已经注意到了牧羊女的美貌:“乃殊色也!”这一点对柳毅作出“见义勇为”的举动,恐怕不会没有影响。尽管柳毅一再对牧羊女声称,自己之所以“见义勇为”,是因为“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具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否可否之谓乎?”但是我们还是隐约感觉到使柳毅“气血具动”的不仅是龙女的不幸,还有她的“殊色”。 
生10:我也想补充一个证据。柳毅临走时,终于不打自招:“吾为使者,他日归龙庭,幸勿相避!”也就是说,他希望在做了“见义勇为”的好事后,还渴望得到龙女情感上的回报。这一点连龙女也看出来了。后来结婚当晚,龙女就急切地询问柳毅:“‘他日归龙庭,幸勿相避’诚不知当此之时,君岂有意于今日之事乎?”柳毅因此非常尴尬。 
老师:有没有介于这两者之间的? 
生11:我认为柳毅见义勇为是“有私”的,但又是潜意识的“有私”,连柳毅自己都不愿、不敢去面对。“有私”使英雄更加乐意去救美。但人们并不因此而鄙视柳毅,反而从柳毅“见义勇为”所获得的好处中,得到鼓舞,得到身体力行的渴望和冲动。这正是《柳毅传》更大的价值意义所在,我以为。 
老师:你刚才说,让潜意识“有私”的见义勇为者获得好处,可能更能促进见义勇为这种行为,这对我启发很大,可能这就是当前倡导见义勇为者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学们交流一下,把这个问题想得透一点。 
生12:从“见义勇为”者方面来说,他自己当然自以为是“见义”而“勇为”的,而不是“见利”、“见名”或“见色”而“勇为”,这给了他们道德上的优越感,一种做好人的快乐。但是在大多数“见义勇为”者的潜意识里,未必不希望因“勇为”而得到“利”或“名”。只是他们往往不愿意承认这种愿望,更不要诉诸于口了。 
老师:有道理,由此看来,对于见义勇为者,被帮助者和我们社会一定要主动回报,而且,这种回报还必须小心翼翼,不能触犯他们的自尊心,不能抹杀他们道德上的优越感。但恰恰是在这点上,我们的社会和被帮助者做得还很不够。要知道“见义勇为”者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流血、牺牲、还有可能伤残,然而很多被救助者,因为怕承担“见义勇为”者的医药费,竟选择了逃避;政府机关在发出一通表扬学习的通知后,也常常没有了下文,致使不少“见义勇为”者沦落到缺衣少药、有伤难治、无人问津的地步。让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下一个见义勇为者,就会变成见义不为者。 
生12:确实是这样。 
老师:同学们刚才提到了一个“英雄救美”的问题,假如小龙女不漂亮,同学们猜想一下,柳毅会不会英雄“救丑”? 
生13:我觉得柳毅当然要救,可能救得不是那么坚决,但可能更“无私”一点。 
老师:你的意思是说,柳毅不会说“他日归龙庭,幸勿相避”这样的话,对吧? 
生13:(笑)是的。所以我认为“英雄救丑”是更高尚的见义勇为!而英雄救美反而是次一点的见义勇为! 
老师:你说的见义勇为和次见义勇为,让我想起了道德和次道德。下面我给同学们链接一段新闻。同学们不妨畅所欲言。 
西安两个劫匪打劫一个女子,女子自称无钱,歹徒威胁动粗,女子不堪侮辱跳进护城河,两劫匪立刻跳河相救,事后劫匪还大声“教训”被害人说:“我们只是抢钱,不要命的!”;二是小偷向被窃者湖北姑娘袁莉寄还身份证等物品。抢劫是违法和不道德的,而救人又是道德的;偷别人的皮包是违法和不道德的,但还回证件又是道德的,两者结合起来,就是社会学中所说的“次道德”。你们对次道德怎么看? 
生14:我觉得还是应该提倡次道德的,因为次道德毕竟反映犯法者良心未泯,在违法行为不可能完全杜绝的情况下,次道德现象使违法者的道德底线提升了,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减小了对社会的危害性。应该说,次道德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老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15:我认为次道德从根本上来说,违反了社会公德和有关法律,应给予坚决打击;而向违法者提倡次道德,就等于承认或默认前述违法行为的合理性,会助长歪风邪气,甚至是怂恿犯罪。 
生16:我来谈一谈,如果我们对次道德不宽容,可能会使违法者一旦选择了违法道路就别无选择,会使一些违法分子更加丧心病狂。特定的犯罪人群更加穷凶极恶,社会是否会为此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生17:我感觉很矛盾,提倡次道德可能纵容犯罪,反对次道德又促使犯罪分子更加凶恶。那么,我们是否陷入了一个两难选择? 
生18:提倡次道德不是纵容犯罪,也不会影响法律对违法行为的打击。相反,承认次道德在“规范”特定人群行为中的价值,并以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加以倡导,可以把违法犯罪者对社会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更利于社会安定。 
生19:人性是复杂的,我们不能坚持非好即坏的“二元论”看待人:劫匪逼人跳河是一回事,是犯罪行为;跳河救人是另一回事,是良心发现。把这两件事分开,事情就好办了,犯罪行为当然依法处理,跳河救人,量刑时也要考虑。总之该罚的罚,该奖的奖,奖罚分明。这样不是很好吗? 
老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法官判罚如何? 
生:(大笑)很公正! 
老师:既然很公正,我们关于次道德的问题就讨论到这里。但次道德决非鼓励犯罪,而是要降低犯罪的危害。那么,究竟如何提高人们的道德行为,究竟如何让人们更愿意见义勇为呢? 
   
生20:还是回到柳毅身上。《柳毅传》最大的价值就是写了一个见义勇为的故事,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简化为一个好人好报的故事。但这个美人报恩的故事给见义勇为者很大的鼓动。这是《柳毅传》最大的现实意义。 
老师:说得很好,那么,从《柳毅传》中,我们还获得那些倡导见义勇为的启发或者教训? 
生21:奖励见义勇为者。国家设立了“见义勇为”资金,我以为除了倡导见义勇为外,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在肯定“有私“的见义勇为,让见义勇为者有名可图、有利可图,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排除有真正“无私”的见义勇为者存在,也并没有诋毁他们。但遗憾的是,政府犯了钱塘君的错误,没有小心的保护好见义勇为者道德优遇感,让见义勇为者自己打报告,而且还常常像审查特务一样审查他们的资格。这让见义勇为者显得很狼狈、很委琐。 
老师:我来补充一个事例。2003年5月16日,一棵大树上约7米长的枯萎树枝突然落下,12岁小学生陆建积飞身护住一个两岁孩子。孩子得救了,但陆建积却因为被树枝砸中腰部,造成T老师:生:椎体骨折并脊髓损伤(截瘫)。20万元的医药费对于并不富裕的陆中强一家还是一个天文数字。当陆建积截瘫的腿稍微有所好转时,陆家已经背上了9万多元的债务,陆建积不得不离开了医院。根据宾阳县目前的条例,见义勇为适用于维护社会治安的行为,一般指与歹徒搏斗。因此当地政法委无法为陆建积的情况确定性质,申请基金的报告竟然被打了回来…… 
生22:老师的这个事例让我很受启发。如果说,柳毅传书促进了见义勇为,是正道德;那么,当前还有特别防止反道德的消解作用。比如开县金有树救了19个人,却没有人救他,最后,凄惨的死去。这个事例启发我们:当一个社会道德水平低下时,少数人坚持道德操守,反倒成了“傻瓜”。由于对道德行为的逆向鼓励,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有人都说,看,这就是英雄的下场!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就会迅速下滑,这是十分危险的。 
老师:金有树死的时候,让我想起了《茶馆》中的一句名言——我爱大清国,可谁爱我呢?金有树的发问是“我救19个人,可谁来救我呢?”金有树死了,很多媒体都注重他英雄的身份,认为他应该得到救助,你们认为呢? 
生23:我的感觉是金有树作为英雄更应该得到救助,否则,英雄就会绝迹。但是,作为普通人的金有树,我们难道就能见死不救?就像柳毅,看到小龙女是“殊色”要救,看到小龙女是“贫色”,难道就能撒手不管?我认为,不论是“殊色”,还是“贫色”,也不论是“英雄”,还是普通的凡人,只要他(她)是一个需要救助 “人”,都需要救助。 
老师:说的很有道理。金有树首先是一个“人”,其次他才是一个英雄。但我很遗憾地看到,媒体大肆渲染一个英雄的凄凉之死,对一个“人”的死亡却视而不见。其实,“英雄”二字不过是金有树无法承受之重;他曾经所奢望的,不过是一个“人”免于死亡的恐惧,而非超规格的“英雄”待遇。遗憾的是我们的社会连这一点都没有做到,这对后继的见义勇为者是沉重的打击。 
生24:政府强调以德治国;选拔人才也要求德才兼备,而且把“德”摆在“才”的前面,这是正确的。但是落实得如何?我觉得要以实际行动来倡导道德回归。 
生25:刚才谈到“人”,我觉得现在我们恰恰在“人”上做得不够,我们在呼唤见义勇为的的同时,是否常常忽视一个“人”应该尽的社会责任。 
生26:赞成,但有时候,我们社会又走向反面,把公民应尽的责任夸大成社会美德。比如我为老人让座,很多人都夸奖我,反而让我感觉到不自在。 
老师:有道理!比如说,上车让座,拾金不昧,尊老爱幼,这本来是每一个正常人都会去做的事情,是基本常识,而我们的社会却常常把这些行为宣传成了一种了不起的壮举。久而久之,常识反而被人们不知不觉的遗忘了。这种将常识盲目升华,从而造成真正做人的常识从我们的生活中蜕化的宣传方式,正在把越来越多的人带入一种不健康的心态之中:大家都在呼唤道德英雄、精神典范,希望所有的事都由他们来做,而自己却躲避一个正常人应该尽的社会责任。由此看来,一个以单纯做好事来支撑自己的道德体系的社会,表面上是在提升民众的道德水平,实际上是使每个人都在降低自己的道德要求,并使他们丧失履行自身道德义务的热情。 
生27:我特别讨厌的是社会缺少见义勇为者,反而有不少“见义勇围”者,这些看客的出现,有很大的危害,不仅使受害者失去了对人的基本信任,有时甚至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老师:你说要打击看客,如何打击呢? 
生27:要区别对待,党员和公务人员要严肃处理,比如金有树之死的政府部门的有关人员;当然,对普通群众也要批评教育。 
老师:这样一来,表彰见义勇为和谴责无聊看客就结合起来了,同学们,还有什么好主意? 
生28:政府要大力促进常识教育,把道德责任和公民责任区别开来,特别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现在不少高校,对“见义勇为”者大开绿灯,这是一种很好的倡导办法。 
生29:我认为要给“见义勇为”高考加分。少数民族能加分,烈士子女能加分,港澳台的侨胞子女能加分,为什么“见义勇为”不能加分呢? 
老师:说得好,谁来总结一下?今天挖掘的内容。 
生30:我来试一试:精神上保护见义勇为者的道德优越感;物质上重奖见义勇为者;用人上以德为先;宣传上防止负道德的迁移; 
生31:区分公民责任和社会道德,防止道德庸俗化。 
生32:制止看客行为,强化道德保障。 
…… 
老师:回答很好,下面允许我问同学们一个非常私人的问题。生活中,你们能否做到见义勇为? 
生33:我能做到有节制的见义勇为。 
老师:怎么解? 
生33:就是说,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我能够做到见义勇为。 
老师:说的不错,比如打电话报警,或者是报信等。你呢? 
生34:我没有想过,何况现在所想的,到时也不一定能做出来,但我绝对不会充当看客! 
老师:你很真诚,也很坦诚! 
生35:老师,您能做到见义勇为吗? 
老师:我,我能否做到呢?我也要拷问我的内心。如果说做到,没有事实为证;但我可以告诉同学们,我敬慕江苏的殷雪梅老师,当汽车飞驰而来的时候,她推开孩子,把生命留给他人。殷老师是我的榜样,一生的榜样,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老师能否做到见义勇为呢? 
生:(齐声)能够做到! 
老师:好,我一定不辜负同学们的厚爱!谢谢同学们。课后还有一个探讨题:很多地方现在设立道德银行,把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货币,以此鼓励道德行为。你如何评价,我等待同学们的精彩演绎。再一次感谢同学们漂亮的合作。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柳毅传》ppt课件(27页)
《柳毅传》ppt课件(44页)
《柳毅传》ppt课件11
《柳毅传》ppt课件10
《柳毅传》教学设计(3课时)
《柳毅传》说课稿
《柳毅传》赏析
解读《柳毅传》
析《柳毅传》中钱塘君形象
《柳毅传》教学实录
《柳毅传》ppt课件9
《柳毅传》学习要点和能力训练检测
《柳毅传》基础训练
《柳毅传》阅读能力训练
《柳毅传》阶段测试试卷
《柳毅传》课后练习
《柳毅传》知识概要
《柳毅传》教材优化全析
《柳毅传》之阅读练习
《柳毅传》ppt课件8
《柳毅传》ppt课件7
《柳毅传》ppt课件6
《柳毅传》教案4
《柳毅传》教案3
《柳毅传》教案2
《柳毅传》ppt课件5
《柳毅传》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
《柳毅传》ppt课件4
《柳毅传》ppt课件3
《柳毅传》wma课文朗读
古诗文鉴评《柳毅传》
《柳毅传》译文
《柳毅传》课件1
《柳毅传》课件
《柳毅传》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