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庄暴见孟子》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8-11


          《庄暴见孟子》教案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运用逐步推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句式。
3. 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重难点
“见、语、好、王”等异读词词义的辨析和“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等难句的理解;对孟子谈话的艺术及其政治理想的评析。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2.“引导-探究”学习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方案一
一、导语设计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被尊为“亚圣”。可同学们知道孟子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吗?(出示幻灯片:“孟子画像”和“孟子简介”)他晚生了100年,没能亲聆孔子的教诲,做孔子的门人,但其一生的实践及所留下的言论、学说却弥补了这个遗憾。凝聚着他思想精华的<<孟子>>不仅被列入了“四书”,成为后世文人必读的经典,更为我们展示了一场又一场波澜起伏、妙趣横生而又充满气势的唇枪舌战的精彩论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场――<< 庄暴见孟子>>。
(解说:投石击鸟,利用“孟子一生最大的遗憾”一问,激起学生急于了解孟子和阅读本文的兴趣。)
二、解题
本文是《梁惠王下》的第一章,可以作为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来学习。文章先通过庄暴和孟子的问答,引出话题:“好乐何如”,然后叙述孟子就这个话题因势利导地劝说齐王要“与民同乐”。全文围绕着“音乐” 这一话题,阐明不与民同乐就会失去民心,而与民同乐就会得到民心、统一大下的“王道”思想。所运用的对比论证,形象说理的方法,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解说:提示文体特征和内容、写作上的主要特点,让学生明确本文学习的大致方向与目标。)
三、研习课文
1.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整理词句。
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自读课文,归纳整理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扫清词句障碍,疏通文意。教师巡视答疑,并根据情况可作词句方面的注释提示。
(解说: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就离不开文言基本词句的整理和积累。)
(2)朗读、翻译课文。
(解说: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功,不在这上面费大力气,文言文就很难学好。)
(3)讨论,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段落层次。
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则齐国其庶几乎”),通过庄暴和孟子的问答,引出话题,提出论题。第二部分,写孟子就“好乐”问题与齐王的对话,又可分出两个层次。第一层,写孟子主动发问,提出“好乐”的话题,为转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创造条件。第二层(从“臣请为王言乐”至结尾),孟子借“为王言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必要性。
(解说;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为后面重点、难点研讨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保证。)
2. 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为什么会“变乎色”?有这样二种解释:齐王有不悦之色,认为孟子不该问自己好乐的事;齐王有羞愧之色,认为自己不该好乐;齐王有。温怒之色,认为庄暴不该把他好乐的事告诉给孟子。根据文意,你认为哪种解释比较合理呢?
明确:
权衡上述几说,以第三说为最佳。据<<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供养这样一支乐队,势必劳民伤财,并影响政事。孟子来齐国宣扬其“仁政”,劝说齐宣王“保民而王”,所以宣王心中要“怪怨”庄暴,不该把自己的隐情告诉给孟子。其次,儒家历来重视礼乐,认为音乐具有重要的政治教化作用,从音乐可以考察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反对把音乐作为单纯的娱乐活动。正如《礼记·乐记》所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可见 “先王之乐”是先王用来教化百姓,安定民心,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手段,与下文讲的“世俗之乐”截然不同。齐宣王爱好的不是“先王之乐”而是“世俗之乐”,这又与儒家的音乐主张不甚吻合了。齐宣王所以直言不讳地向孟子表白:“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是考虑到隐情既已泄露,也就不必再转弯抹角了,免得孟子纠缠下去。而后来谈话之所以还能继续进行,是因为孟子并不反对他爱好“世俗之乐”。也有人认为:“齐王感到作为国君爱好音乐,当为舆论所不许,怕受到孟子的批评,因而脸上表现的有点惭愧。”(李炳英《孟子义选》)其实,战国时期爱好“世俗之乐”的国君不乏其人,齐宣王也用不着为此而感到“惭愧”。
(解说: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善于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及相关知识,做出符合情理、事理、人理的科学推断。)
(2)“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壁垒分明,可是作为儒学大师的孟子又为什么会说“今之乐犹古之乐”呢?
明确:
今乐、古乐本不可混同,但孟子深知齐宣王不会放弃对今乐的爱好,所以存异求同,以便进一步劝导齐王在爱好今乐的情况下实现“与民同乐”。所谓“今之乐犹古之乐”,问题不在于爱好今乐还是爱好古乐,而在于能否与民同赏。若能与民同赏,则古今无异。如果能够施行仁政,即使齐王爱好今乐也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另一方面,在齐宣王听孟子提及“好乐”而“变乎色” 时,孟子及时肯定了好乐有助于治国,以此语来消除齐王的羞惭之心,这样就抓住了对话进行下去的关键,并掌握着谈话的主动权。
(解说;对孟子论辩的技巧不必作纯理性的支解分析,从这句话的作用理解入手,更能够让学生明确孟子到底是怎样掌握对话主动权,使对话按照自己的思路发展的。即把话题从音乐转到政治上,一步步诱导齐王进入自己预想的轨迹,最后迫使齐王说出自己要说的话。)
(3)本文所记叙的两次对话有何联系?并作了怎样的艺术处理?
明确:
文中第一次写庄暴和孟子的对话,它实际上是全文的引子,起开篇的作用,故略写;庄暴对齐王“好乐”的话题无言以对,一方面表明这个话题有难度,另一方面反衬了下文孟子谈话的高明。第二次对话是孟子和齐王的对话。这一段对话表明了孟子的政治观点,体现了孟子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牢牢掌握谈话的主动权,一步一步地将齐王引入自己预先设想中的话题,从而达到宣讲自己政治主张的目的,这次对话是全文的重点,因此记叙得很详细。
(解说: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结构上详略得当的特点)
3. 欣赏品味。
(1)本文在论证上有何特点呢?试述《孟子》的写作特色及其对后世散文的影响。
明确:
首先,运用了逐步推理的方法。由“独乐乐” 推到“与人乐乐,孰乐?” 再由“与少乐乐” 推到“与众乐乐,孰乐?”这样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齐王最后不得不就范。其次,还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先举“不与民同乐” 的害处,再说“与民同乐” 的好处,一正一反,是非分明。最后得出“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的结论,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同时,作者善于借助具体的事物,形象地阐明抽象的道理。例如,“与民同乐”的重要性本是一个抽象的道理,但借助于对国君行乐造成截然相反结果的具体描绘,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说理形象化。
《孟子》在写作上有诸多特点。如笔墨酣畅,结构谨严,灵活运用各种发问力法,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语言明白晓畅等。《孟子》的文章对后世影响较大。唐宋古文家大都喜爱《孟子》。如韩愈就深受《孟子》的影响。吕祖谦说:“韩文间古,一本于经,亦学孟子。”(《古文观止》)可见,《孟子》在我国散文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解说:上述归纳,由点到面,“窥一斑见全豹”,让学生对孟子散文的特点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孟子》》一书,主要是议论。作者或直接立论,或答问释疑,或与人辩论,或称颂先王,但主旨皆在于阐述并宣传他的思想观点、政治主张。)
(2)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在当时能否实现? 为什么?
明确:
针对春秋战国时代连年战争、生民涂炭的现实,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使之成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它对两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孟子的“仁政”学说虽然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出发点,但是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减少农民因丧失土地而迁徙流离的痛苦,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同时统治阶级的享乐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这种权利呢? 而且他的仁政学说带有浓厚的复古保守色彩。他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说成是“天下之通义也”(《滕文公上》),这在当时不过是空想而已;因此,孟子的思想也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解说: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掌握辩证说理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课堂训练。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
四、布置作业
补充练习,分发课前打印好的练习题。(练习题略)
(解说:练习意在检测、巩固本文重点词句的用法,并作迁移训练。)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庄暴见孟子》教案7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7
《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教案及练习
《庄暴见孟子》随堂练习
《庄暴见孟子》教案6
《庄暴见孟子》教学设计5
《庄暴见孟子》说课稿(2)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6
《庄暴见孟子》说课稿
《庄暴见孟子》同步练习
《庄暴见孟子》教案4及练习
《庄暴见孟子》能力训练
《庄暴见孟子》练习测试(二)
《庄暴见孟子》练习测试(一)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5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4
《庄暴见孟子》教案3
《庄暴见孟子》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庄暴见孟子》参考译文
《庄暴见孟子》mp3音频课文朗读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3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2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1
《庄暴见孟子》课堂实录
《庄暴见孟子》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