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写作与生命写作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09 |
(215621)江苏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陈玉驹
前些日子,笔者批改高一学生习作时,遇到这样一句话:“狐狸尚且狡猾,何况我们人类呢?”我大惊失色??这是典型的“思想不健康”,高考作文出现如此纰漏,如何了得!
赶紧把那位同学叫来,问她是如何写出这么一句话的。她说:“我们初中老师就是这么教的。”“真的吗?你们初中老师教你们做狡猾的人?”我表示疑问。“不是这样的,陈老师你怎么能这样说我们初中的老师呢!”她有点生气了。“你那句话不就是表达的这个意思吗?”“不是的,我们初中老师经常教我们这样一句话‘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呢?’,我借用的。”原来如此!
我让她保持镇静,好好听我说。我说,古人与今人相比,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今人当然胜过古人,所以你们初中老师那句话是正确的,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狡猾”是个贬义词,形容狐狸可以,形容人类那就不是“进化”而是“退化”了。所以,你那句话就有点问题了,你认为呢?歌颂人性的真善美,鞭挞人性的假恶丑,才符合作文与做人的道理。经过我的一番开导后,那位同学才满意的离开了。
以往,我们教学生作文时,往往偏重于写作技巧方面的指导,诸如如何审题立意,如何谋篇布局,如何谴词造句等等。这些作为写作的入门指导,是很有必要的,但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应该重视“非技巧”的写作。这个“非技巧”写作,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生命去写作。新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体验生命的文字呈现之过程。
用生命写作,并不是什么玄奥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努力写自己的事、自己的情以及自己的想法。那么,如何用生命去写作呢?更简单,就是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世界的声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的色彩,用自己的鼻子去嗅世界的味道,用自己的嘴巴去品人生的酸甜苦辣,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时代的脉搏。
技巧总是有限的,用有限的技巧去写无限之世界,终会显得笨拙与无奈,只有用生命去写作,写作的路子才会越写越宽。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