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为“新娘”做嫁衣——体验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
|
作者:刘付洲沙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6-11 |
巧为“新娘”做嫁衣
——体验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廉江二中 刘付洲沙
一、演示目标,激趣导入
1、目标
学习运用作文出彩的方法。
2、导入
师:自己的文章就是自己的新娘,没有谁不想自己的新娘漂漂亮亮的。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新娘漂亮?
生:要给新娘化妆,还要给新娘穿新衣。
师:那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漂亮?
生:一时说不出。
师: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探讨这个问题呀?
生:想!
师:前次我们布置写了“回报”话题的作文,老师也和大家写了一篇下水作文,下面请大家先读一读这篇作文,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研读探究,体验交流
1、研读探究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刘付洲沙
回报是一种快乐,回报是一种幸福,回报是一种美丽。因为回报,大自然才变得生机盎然;因为回报,人类社会才变得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会知恩图报,“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回报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奉献,当别人投你予桃,你也必须报人予李。小草学会了回报,因而郁郁葱葱;小树学会了回报,所以参天挺拔;鲜花学会了回报,得以芳香四溢;大海学会了回报,才能波涛汹涌;彩虹学会了回报,从而耀眼夺目。
从知恩到回报,是一次飞跃,一次质的飞跃。它化解了仇恨,传播了友谊,它点燃了爱情,拉近了亲情。它就像两个等圆作相向运动,从相离到相切再到相割,最后重合而成为一个同心圆。
因为知恩图报,才有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欢;因为知恩图报,才有中朝两国人民的肝胆相照;一为知恩图报,才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生死相随;因为知恩图报,才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佳话。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对报仇复国,重振子民士气的回报;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忠君忧民的回报;岳飞“精忠报国”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是用生命回报自己的民族;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死不休”是用无限忠诚和满腔热忱回报自己的祖国;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回报民族与人民予责任;孙中山“天下为公”与“驱除鞑靼,振兴中华”是用毕生的精力回报于中华民族的振兴;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是穷毕生之精力回报于人类的解放事业;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永远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是用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回报于强国富民的事业;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以此回报党的教育和人民的关怀;徐虎以“脏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来回报社会对他的馈赠。
正是这些人的知恩图报,人们才能和睦相处,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也正是这些人的知恩图报,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才得以生生以息,发展壮大,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回报需要真诚,让回报闪耀着真诚的光辉,莫使回报戴上虚伪的面具。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馆前回报犹太人予真诚的惊世一跪,因而使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日本首相频频“拜鬼”,回报世界人民予虚假的歉意,因而激起世界人民尤其是亚洲人民的愤恨。可见,真诚的回报,能化解刻骨的仇恨,传递深厚的友谊,虚假的回报,只能伤害人们的感情,激起别人对自己的愤恨。因此,我们要时时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回报生活,回报社会。
回报令自己获得快乐,回报让别人领取幸福,回报使世界变得得美丽。人人都对别人奉献真诚的回报吧,即使是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份关怀,一丝挂念。
2、体验交流
师:大家读了这篇作文后有何感受呀?
生:太棒了,老师,你的作文真酷!让我们陶醉,令我们羡慕!
师:谢谢大家的夸奖,请大家继续研读探究,体验交流,说说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生:题目拟得好,用引用名句的方法拟题,简洁醒目,引人入胜,“题好文一半”,看来一点不错,同学们,要写好作文,从拟题开始吧。
师:这个同学的说法非常好,题目于文如同面目于人,面目生辉,人就漂亮,题目出彩,文就出彩。但有些同学平时作文就不讲究拟题,甚至连题目也没拟就仓促行文,这个习惯得彻底改变。
生:中心突出,主题深刻,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既回响着历史的声音,又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师:你分析得很中肯,你能不能再说说,怎样才能做到主题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
生:在选材时要写那些历史名人伟人的事例,如文中写到的勾践、屈原、岳飞、文天祥、林则徐、孙中山等人的事例。还要写那些当代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如文中写到的德国人和日本人对二战的不同纪念态度的事例。
师:你阅读得很仔细,钻研得很深刻,分析得很详细。历史名人伟人的事例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就像两根粗大的琴弦,只要能挥动你的大笔去拨动这两根琴弦,你的文章就一定会弹奏出历史和时代的强音。
生:我认为本文在选材方面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事例具体典型,材料丰富且与中心和谐统一,如第二、第四、第五这三段。我们同学平时作文,总是空洞无物,废话连篇,即使挖空心思地虚构了一些事例,也使自己的某个朋友、某个同学或某个亲人的一些鸡毛蒜皮之事,根本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更不能使中心突出。老师,你这篇作文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我们得好好学习。
生:老师,我真佩服你,你的肚子装着这么多具体典型的材料,但我想知道,你是如何占有这些材料的?
师:请问哪一个同学能帮老师回答这个同学的问题?
生:我来帮你回答吧。我认为要占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必须做到两点,第一,从课文的内容中积累,老师文中的很多名人伟人的典型事例都是从我们所学习过的课文中来的;第二,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与事,关心社会人点问题,关注世界时事,并对这些人物事件作分析思考,从思考中悟出哲理。老师,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师:我非常满意,你的回答很精彩。同学们,这位同学说得一点不错呀,要写好作文,要学好语文,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处处是语文,留心观察生活,认真思考生活,并把观察和思考到的东西写下来,日积月累,你便在不知不觉中学好了语文,何乐而不为呢?大家继续谈谈自己对老师这篇作文的看法。
生:全文用类比手法构思,由物及人,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彩,如第二段的写物过渡到下段的写人,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读者予启迪。类比手法的使用,成为此文的一个亮点。
师:我赞同你的说法。其他同学请继续发言。
生:比喻修辞手法的使用,也是文中的一个亮点。如第三段,用等圆作相向运动作比,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回报对于人际关系的作用,贴切的比喻,真可以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呀。
生:排比手法的使用,又是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反复地读了此文,总觉得字里行间激荡着一股激昂澎湃、排山倒海之气,这股气,令人陶醉,催人奋发。发现文中有很多排比句、排比段,这股文气大概来自于这些排比句排比段吧。老师,我说得对不对?
师:你说得很对,人没气则缺乏力量,文没气则缺乏感染力。而排比句、排比段就是文章的“供气站”,作文时,应努力经营这一“供气站”。
生:句式灵活多变,行文有一种灵动感,也为此文增添了一道亮色。请容许我做如下的比方来形容一下灵活多变的句式对这篇文章的作用。如果说此文是一片树林,那么灵活多变的句式就是这片林子中欢唱的一群小鸟;如果说此文是一片大海,那么灵活多变的句式就是这片海面上滑过的几叶扁舟。
师:你的比喻太恰当了,你的发言太精彩了,你将来会成为一个文学家的。(师鼓掌,生跟着齐鼓掌)
生:奥,老师,我们明白了,我们平时写的作文,没有活气,原来是句式单一呆板,缺乏变化。
师:是呀,文似看山不喜平,要做到文章起伏多变,变换不同句式来表情达意,不失为好方法之一。
生:说到句式灵活多变这一点,我认为第五段做得还不够好,可以修改得更完美一些。老师,你看我的说法对不对?
师:同学们,大家赞同不赞同这个同学的说法?
生:这个同学的说法好像有点道理。
师:这个同学的说法,确实说到了点子上。我写作此文的最大遗憾就是第五段,这段确实是句式单一呆板,但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下面请大家一起来修改这一段,要求综合多种句式来改写这一段,但不要增删内容。
生:老师,我对这段作了这样的修改,不知好不好?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如果不是为了回报臣民的拥戴之恩,越王勾践岂能受卧薪尝胆之苦,忍为奴尝粪之辱?如果不是抱着报国报民的心愿,楚大夫屈原岂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为要用无限忠诚和满腔热忱来回报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所以才有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精忠报国之举和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死不休’的赤胆忠心之情。林则徐不畏强权而高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天下为公’而奋臂‘驱除鞑靼,振兴中华’,他们是穷毕生之精力回报祖国和人民予救国救民的神圣责任。周恩来立‘为振兴中华为努力读书’之志,邓小平抒‘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永远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之情,他们是用自己的才智和生命来回报祖国和人民予强国富民的伟大理想。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徐虎甘愿‘脏了我一人,清洁千万家’,他们绝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要全心全意地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党对他们的培养,回报人民对他们的关怀,回报社会对他们的馈赠。”
师:你修改得很好,修改后句式灵活多变,节奏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我非常感谢你。
生:我认为意蕴深刻、富于哲理的语句该是此文的点睛之笔。这些语句,就像是一粒粒金子,在文中烁烁生辉,耀人眼目;这些语句,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令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予启迪和教育。
师:你的见解很独特,画龙点睛,龙便有生气、有活力,文章也应该有点睛之句,有了点睛之句,文章的中心便得以突出,主题便得以升华。
生:老师,你在写作文时,怎么能写得出这么有哲理的句子?而我们总不能?
师:这确实不是立竿见影的功夫。这需要平时写做长期的积累和思考,平时在留心观察生活的同时,要善于对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思考,用哲学的目光观察事物,用哲学的思想思考问题,把生活现象升华为哲理的语言。比如,在看到德国总理跪拜犹太人纪念馆和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这两起事件时,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思考,并升华为“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只要大家做到“留心、细心、恒心”,也一定能写出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来的。
生:老师,我觉得此文在回扣话题材料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全文中没有一处内容提到话题材料的。
师:这个同学读得很细心。文中确实没有一处提到话题材料的,对于题目中所给的的话题材料,可以写到文中也可以不写,这是高考话题作文的要求。如果要把话题材料写入文中,又要怎样写呢?请大家想想。
生:我认为可以在最后一段扣住话题材料来写,对最后一段内容,我做如下的修改,老师,你看如何?
“回报令自己获得快乐,回报让别人领取幸福,回报使世界变得得美丽。人生如旅,你会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千千万万的人,不管这些人对你有恩还是有仇,你都对他们与予真诚的回报吧,即使是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份关怀,一丝挂念。只要人人都对别人奉献真诚的回报,仇恨因之而消除,友谊也因之而传播,爱情因之而点燃,亲情也因之而拉近。”
师:你的修改很成功。不仅照应了开头,而且扣紧了话题材料,可谓两全其美。要在作文中回扣话题材料,可以把话题材料嵌入文中的任何地方,一般是写在文首或文末这些醒目的位置。把话题材料写入文中时,最好是概述其大意,或摘取其主要内容,切忌原文照搬。
三、总结归纳,运用巩固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积极,感受也十分深刻,交流也很活跃。现在请大家来回顾总结一下,一篇优秀的作文起码要具备哪些条件?
生:综合刚才大家讨论的意见,我认为,一篇优秀的作文要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1、题目醒目,引人入胜。
2、中心突出,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感。
3、事例具体典型,材料丰富且与中心和谐统一。
4、构思是用类比手法,由物及人。
5、贴切地使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6、综合灵活地使用多种句式。
7、在文首、文末、段首、段末等醒目的位置写些意蕴深刻、富于哲理的句子。
8、开头结尾要圆合照应。
师:这个同学归纳得非常详细,看来同学们都快要成了作文鉴赏高手了。自己的文章就是自己的新娘,以上八种方法就是为“新娘”巧制嫁妆,扮靓“新娘”的好方法。下面就请大家用这些方法来修改自己这次写的作文,为自己的“新娘”巧制嫁妆,把自己的“新娘”打扮得漂漂亮亮吧,我等待着观看你们的“新娘”。
附:作文题目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师问我:“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的开水,走过他清扫的楼道,甚至漫不经心地将衣物丢放在他的斗室。老师说:“你应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回报一个微笑。”
请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