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试卷 >>历届中考试卷 >>浙江省 >>
浙江省舟山市200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2-07


浙江省舟山市200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任选三个)(3分)
   (1)翩翩起舞的海鸥,好像天qióng 白色的精灵,自由地飞翔在碧水蓝天之之间,时而lüè 过海面,里面飞向天际。
   (2)大自然偏偏要我行我sù ,她总是把这种珍贵的金属小心翼翼地分藏在地底下细缝狭xì 之中,使谁都无法知道。
   2.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欲擒固纵 通霄达旦 美轮美奂 朴朔迷离
   3.请各用一个成语替换下面语段中画横线部分,使语言更精练。(任选三个)(3分)
   舟山群岛地处我国政府东部南北要道,岛屿像星星、棋子一样分布着(1),数也数不清,港口众多,风光旖旎,具有发展经济的独特而有利的自然条件(2)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因为陆路交通不便,地缘优势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面对浩浩荡荡的浙江经济潮,舟山落后了。如今连做梦都在寻求(3)的连岛大桥已经开始兴建,“天堑变通途”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舟山经济的腾飞指日可待,百万市民无不心情愉快,精神振奋(4)。
   (1) (2) (3) (4) 
   4.下列句子均有语病,请在原名上改正。(2分)
   (1) 各地政府赦免农业税是农民收入逐渐增长的原因之一。
   (2) 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活动,主动接轨上海,是我们战略重大的决策。
   5.根据提示默写。(8分)
   (1)2005年4月26日,70岁的国民党主席连战率访问团开始其阔别56年来的首次大陆之行,令人想起贺知章《回乡偶书》中“ , ”的诗句。
   (2)古诗词中描写军旅生活的句子很多,如《木兰诗》中的“ ,寒光照铁衣”,辛弃疾《破阵子》中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3)古往今来,面对如梭的岁月,我们的先辈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孔子有“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无奈;汉乐府民歌《长歌行》有“ ,老大徒伤悲”的感叹;岳飞有“莫等闲、 ,空悲切”的情怀。
   (4)中国古代关于清明、七夕、重阳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出相关的诗句或词句。 , 。
   6.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一个语意相关的排比句。(2分)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偎依在山冈上的惦几点残雪, , 。
   7.某报“视听阅读”版开设了一个新栏目“读书访谈录”,首期活动围绕“读名著”展开,将邀请诗人、作家为嘉宾。假如你作为中学生代表主持本次访谈,请你围绕这个话题设计两个问题向嘉宾提问。要求紧扣话题,表述简明扼要。(4分)
   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材料一:1405年,明成祖派郑和率领由208艘海船组成的船队,带着纺织品、瓷器、茶叶等货物访问东南亚,载回大量供皇室享用的珍珠、玛瑙、象牙等奢侈品。此后28年间,郑和七次远航,先后到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和北非。但是这七次远航并没有给明王朝带来多少经济利益。
   材料二:为弘扬海洋文化,促进舟山旅游业的发展,普陀区朱家尖管委会投资200万元仿制郑和下西洋时的“绿眉毛”帆船。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绿眉毛”号帆船计划沿着当年郑和下西洋的线路访问亚非各国。
   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谈谈你对“绿眉毛·朱家尖”号沿着当年郑和下西洋的线路访问亚、非各国的思考。(60字以内)
   二、 现代文阅读(38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9—20题。
   (一) 拒绝句号
   ⑴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它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杯的喜悦吗?
   ⑵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⑶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隐隐出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现出一个句号。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斗的路。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退了出来。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会划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句号,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
   ⑷我说的是这种句号。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来。你呢,不知不觉地完结。想想看,你曾经做过了哪些有益的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并怎样弃你而去的?句号往往又是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连在一起的。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心情愿给自己画上的。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给自己画个句号,休止了自己。
   ⑸因而,我害怕句号。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乎神经质的警惕。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与保守的对抗。当然,它何其艰难!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然而,只要在人生或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你是不是也会从中得到启示:
   。
   (《扬子晚报》2004年3月10日,作者:冯骥才)
   9.第(2)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10.有人喜欢句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拒绝句号的原因又是什么?请作简要概括。(4分)
   11.揣摩文意,在结尾画线处补上一个恰当的句子。(3分)
   12.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也一定有过与“句号”作斗争的经历。请举出一例。(3分)
   (二) 警惕啊,无声无息的土壤杀手
   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地球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众的关注,而土壤污染看不见,而且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个月、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会显现出来。土壤污染不像大气或水污染物那样,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危及健康,而是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因为土壤里的污染物是通过食物链,主要通过粮食、蔬菜、水果、奶、蛋、肉等进入人体的,所以有的地方往往不重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然而,土壤污染比其他污染的危害时间更长,污染物质在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通过长期积累以后,其影响往往是区域性的,而且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受其污染的土壤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飘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农业生产所用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的畜禽粪便肥料,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此外,战争之后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也对战区的土壤造成严重伤害。陈同斌研究员指出,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
   日前我国估计有1000多万公顷耕地受到污染,居然上全部可利用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约5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200亿元。
   土壤污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陈同斌研究员前后用了3年的时间对北京全市的土壤和蔬菜进行了大规模的取样分析研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并且已经影响到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各种疾病。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选自《自然与人》,有改动)
   13.土壤污染跟其他污染物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3分)
   14.土壤污染物有多种,下面列举了两种,请你从文中找出其他几种,仿照示例表述。(3分)
   示例:(1)播散在农作物上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粪便。
   (2)残留在土壤中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物。
   15.第3段中多处引用数据,你认为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国以简要说明。(3分)
   16.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对土壤污染问题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防止土壤污染的建议或拟一条警示性的标语。(3分)
   
   (三)难忘的一躬
     上初三的时候,人气最高的是语文课老师孙老师。他不但课讲得有特色,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最叫人难忘的是每堂课在班长喊起立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后才正式上课。
     孙老师最讲信用,答应我们什么事,他总会做到。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孙老师所说、所做的,几乎成了我们的行动指南。
     中考前几天的一个下午,第三节是语文辅导课。
     上课铃敲响,进来的却不是孙老师,而是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
     “同学们,孙老师有点事,不能来上课了。不过他让我转告大家,放学前后,他一定赶回来,把大家的课补上。”
     那时我们还小,谁也没有去想孙老师会有什么事,也没有人想到去问,但大家都认为,孙老师到时一定会来上课。
     放学的铃声响了,孙老师还是没有来。
     大家谁也没有动,因为同学们都相信,孙老师一定会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教室外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一刻钟过去了,不少家长走进教室领孩子,但没有同学走。
     “孙老师说了,他一定会回来的。”
     家长们只好退出去,静静地在教室外面等。
     校长过来了。他轻声地告诉大家,一个小时前,孙老师的家属在校门口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孙老师可能不会回来了,大家可以回家了。
     不少家长再次走进教室领孩子,但依然没有人动。同学们还是认为,孙老师说过他会回来,他就一定会回来的。
     教室里正因家长劝孩子回家而出现骚动时,孙老师的身影出现了。他来不及擦掉额头的汗水,就向依然在教室外的家长深深地鞠了一躬,连连说了几个“对不起,请多原谅”。然后,他走进教室,又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今天就不必起立了,我们直接上课。”
     教室内外静得出奇。
     孙老师平静地讲完了准备的课程,再次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大家的支持。我还有点事,有什么不明白的,明天继续。”
     然后,对着教室外的家长们,孙老师又是深鞠一躬:“给你们添麻烦了,请多原谅。”
     不一会儿,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全体同学和家长的目光中。
     中考后我们才知道,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
     同学们泣不成声。
     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我一直把孙老师那几个抱歉的鞠躬作为自己对待学生和做人做事的准则,并把它当作我人生中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选自《中国教师报》,作者张彩虹,有改动)
   17.文中的孙老师“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这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18.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探究句后问题。(任选一题)(3分)
   (1)“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将孙老师比作“活教材”好在哪里?
   (2)“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将句子中的“印”换成“留”好不好?为什么?
   19.文章倒数第三段补充交代“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为什么?(3分)
   20.如果你是孙老师所教的这个班级的学生,望着孙老师匆匆远去的背影,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请结合上文展开合理想像,写一段反映心理活动的文字(30字左右)。(4分)
   三、 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1—25题。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
   【注释】①飙:暴风。这里指迅速。②盬(gū):吸饮。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⑴闻崖上有声甚厉 ⑵渐近临之 ⑶久之,蛇竟死 
   ⑷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⑸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
   2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4分)
   ⑴之 ①反侧倾跌之状 ②蛇复昂首待之
   ⑵以 ①以刺刀攫其首 ②以首俯地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⑴然审视殊无所见
   ⑵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2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最后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4分)
   2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四、 作文(60分)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
   青年时期的大仲马穷困潦倒,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父亲的朋友问他有何优点,大仲马只能摇头,似乎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就在大仲马羞愧地写下自己的住址转身要走时,却被父亲的朋友叫住:“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把字写好也是一个人的优点!从此,大仲马以这为起点,勤奋写作,一步一步走进了大作家的行列。想不到,放大一个小小的优点竟会产生如此的影响!
   朋友,也许你文化知识不扎实,但音乐或者体育能力突出;也许你不善于言辞,但动手能力很强;也许……朋友,放大你小小的优点吧,努力奋斗,成功将与你同行。
   请以“放大优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题目自拟;⑵文体自选;⑶不少于50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二:
   请以“ 之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题目自拟;⑵文体自选;⑶不少于50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浙江省舟山市200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五、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1)穹 掠(2)素 隙
   2. ⑴故 ⑵宵 ⑶扑
   3. (1)星罗棋布 (2)得天独厚 (3)梦寐以求 (4) 欢欣鼓舞 
   4.⑴把“赦免”改为“减免”⑵把“重大的”移到“战略”前。
   5. 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⑵逆气传金柝 沙场秋点兵
   ⑶少壮不努力 白了少年头
   ⑷列示部分相关材料供参考:
   清明: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枚《清明》)
   ②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七夕:③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波生?(杜甫《银河诗》)
   ④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⑤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少游《鹊桥仙》)
   重阳: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⑧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如: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美是跳跃在海面上的一抹斜阳。
   7. 参考示例:⑴哪些名著最适合中学生阅读?⑵中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名著怎么办?⑶如果请你们为中学生推荐名著,你们会推荐哪些书目?
   8.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在历史上,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的发展机遇,今天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发展经济,壮大自己。
   六、 现代文阅读(38分)
   (一) 
   9.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0.有人喜欢句号,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句号表示完成、圆满、成果与收获等。作者拒绝句号是因为句号往往意味着对事业、对其它追求本不该有的终止和懈怠。
   11.本题为开放题,如:最积极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成逗号的人生。
   12.如:我初步学会游泳后,曾沾沾自喜,产生懒惰情绪,还原再去游泳。后来在朋友的劝说下,硬着头皮坚持游泳。一年来不但游泳能力大有长进,而且品尝到了许多成功的快乐。
   (二) 
   13.⑴土壤污染看不见 ⑵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 ⑶污染的危害时间更长。
   14.⑴堆放和倾倒在土壤表面的固体废物⑵渗透在土壤中的有害废水⑶(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的有害气体和飘浮尘土。
   15.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巨大损失。
   16. (此题答案开放,只要能围绕防止土壤污染、告诫人们保护土壤等要点写即可。)
   (三)
   17.体现在两个方面:⑴学生起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⑵最讲信用,答应学生什么事,总值做到。
   18.(1)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孙老师“待人处事无可挑剔”“讲信用”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榜样。
   (2)不好。“印”字突出了孙老师的鞠躬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不可磨灭,用“留“字显得平淡。
   19.有必要,补充交代后,让读者知道了孙老师是在失去家属的情况下坚持给学生上课,进一步突出了孙老师恪守信用的感人力量。
   20.(此题答案开放。可以表达自己对孙老师的感激之情、畅想孙老师的行动对自己的影响、表示对孙老师家属的祝福等。) 
   七、 文言文阅读(22分)
   21. ⑴听到 ⑵从上往下看 ⑶ 终于 ⑷ 曾经 ⑸离开
   22.⑴之 ① 的 ②它,指蜘蛛 ⑵以 ① 用 ②把
   23.⑴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⑵蜘蛛仍然退回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2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
   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25.只要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八、 作文(共60分)
   26. 作文(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题(图片版)
2021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舟山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浙江省舟山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作文“演讲稿”优秀范文(5篇)
2018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作文“回信”优秀范文(5篇)
2018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浙江省舟山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舟山市普陀区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2013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作文《海,蓝给自己看》优秀范文(3篇)
2013年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年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年舟山市中考作文《那时,那...》优秀范文(5篇)
舟山市2012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
2012年舟山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1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年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2007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2008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9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9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6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2006年岱山县初中毕业、升学语文模拟试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