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十一中学2005年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查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2-07 |
福州第十一中学2005年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查试卷
积累和运用(30分)
一、完成1-6题。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倒tān( ) 干biě( ) shěn( )笑 龙吟凤huì( ) 挑xìn( ) 啜泣( )
2. 根据要求或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 。
⑵过尽千帆皆不是, 。
⑶浊酒一杯家万里, 。
⑷云横秦岭家何在? 。
⑸ ,有暗香盈袖。
⑹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⑺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一词中,表达其想要建功立业的词句是“ ,
”。
⑻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⑼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说:“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这个道理,在《论语》中,孔子早就有“ ”的说法。按照诗文原句默写。
⑽陆游的《游山西村》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诗是: , 。
3.看右面这幅漫画《会生蛋的和会叫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漫画的寓意。(2分)
答:
4.1953年5月以来,人类22次在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顶留下足迹,有人认为这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壮举。假如你是登临者,你认为你是“征服者”么?请写一句话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
5 请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4分)
出门旅游的人—( )客 偶尔到来的人—( )客 专门说情的人—( )客 干暗杀勾当的人—( )客 到庙里求神拜佛的人—( )客 古时寄食权贵门下的人—( )客 未经邀请来到的人—( )客 非法袭击破坏他人网络的人—( )客
6.成语言简意赅,庄重典雅,俗语通俗易懂,诙谐生动。请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换成相应的俗语,或是把俗语换成相应的成语。(3选2) (2分)
例句:①我一介书生,又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
②震惊全国的南丹煤矿透水事故,不法矿主与当地领导狼狈为奸,瞒报情况。(一个鼻孔出气)
①一个人如果总是见异思迁,怎么能有所成就?( )
②人求学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
③在春风助学活动中,我们向贫困生伸出援助之手,真是一幅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图画。( )
7.课外阅读。(7分)
①《西游记》中,唐僧在五行山下 ,在流沙河 ,路经高老庄
。从此,师徒四人开始了西天取经的漫漫旅程。
②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
名著:《水浒》《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鲁滨孙漂流记》
答:情节:
体验和感悟:
阅读(60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8-10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② 媵人持汤沃灌 汤:
③ 腰白玉之环 腰: ④ 烨然如神人 烨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 色愈恭,礼愈至
主人日再食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同舍生皆被绮绣 D.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将军身被坚执锐 奉命于危难之间
10.与“以中有足乐者”一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
A.以衾拥覆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
②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
12.你怎么看待文中的“手自笔录”,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想。(3分)
答:
(二)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5分)
捕蝇草是怎样消化猎物的
①在回答捕蝇草如何消化猎物之前,有必要晓得它为什么要那么做。美国南乔治亚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植物生态学家里奇说,捕蝇草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因此这种食虫植物并不像一般动物那样,为了取得能量及碳分子而猎食。它主要是因为栖息酸性沼泽地,某些必要养料(特别是氮和磷)供应不足,才进行觅食的。
②捕蝇草生长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及南卡罗来纳州的海岸,局限在一小块灌木丛生的沙质沼泽区,属于濒临绝种生物。当地经常发生的火灾,将与之竞争的植物给清除,同时也使土壤中的氮挥发掉了。因此,当其它植物无法从土壤获得氮时,捕蝇草的特殊适应方式使它还有别的生存渠道。
③这种植物究竟如何吸引、猎杀、消化以及吸收猎物呢?首先,它从类似钢夹状陷阱的叶片分泌出味道香甜的蜜汁,以吸引猎物前来。毫无防备的昆虫落足其上想来饱餐一顿,不小心绊到叶片上竖起的触发纤毛,就会被困在两片叶缘交互锁上的锯齿里。每片叶面上有3到6根触发纤毛,如果同一根纤毛被碰触了两次,或是两根纤毛在20秒内同时受到碰触,位于叶片外侧表面的细胞就会充满水样液体而迅速膨胀,造成叶片陷阱夹的关闭。如果昆虫分泌尿酸类物质,刺激了叶片,则会使得陷阱夹关得更紧,密不通风。一旦陷阱夹关了起来,位于叶片内侧的消化腺就会分泌溶解软组织的酶,杀死细菌及真菌,并将昆虫分解成所需的养份,然后由叶片吸收。通常在捕获猎物的5-12天之后,陷阱夹会重新开启,释放出剩下的骨骼。(如果是由好奇的观察者或掉落的树枝所触动,一天左右就会重新开启。)
④经过3-5次的用餐之后,该陷阱叶片就不再执行捕捉猎物的功能,仅在之后的2-3个月继续进行光合作用,然后就从植物上脱落,再长出新的陷阱叶片来。如果你有幸拥有一盆捕蝇草,那你可要小心,不要过度刺激它,因为陷阱夹只要有10次左右未成功觅食的关闭,该叶片就会失去对刺激反应的能力,而只成为光合作用的器官了。
15.捕蝇草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为什么还要消化猎物?(2分)
16.第③段介绍了捕蝇草猎食的四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中身体不同部位起到的不同作用。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表补充完整。(6分)
阶段 捕蝇草的部位 作用
吸引 叶片分泌香甜的蜜汁 引诱猎物前来
吸收 叶片 吸收所需养分
17.第③段主要按 顺序说明捕蝇草捕食猎物的全过程。(1分)
18.这是一篇译文,不同译者对第③段划线句子有不同的翻译。比较一下,哪种翻译更好?为什么?(3分)
它从类似钢夹状陷阱的叶片分泌出味道香甜的蜜汁,以吸引受害者前来。
19.捕蝇草猎食猎物的原理给我们很多启示,你能说出我们生活中与这原理相似的事物吗?(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4题。(16分)
让规则看守世界
陈全忠
⑴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绝籍被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这场重大事故学校上下得知,有名学生尤其面色凝重。
⑵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作出选择。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优哉优哉地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就成为哈佛捐赠的250本书中的惟一珍本。怎么办?是神鬼不知地据为己有,还是光明坦荡地承认错误?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惴惴不安的学生终于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房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学校。霍里厄克校长接下来的举动更令人吃惊,收下书表示感谢,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又把他开除出校。
⑶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⑷与哈佛人相似,德国人也被看作是世界上最守规则的人种之一。一位留学德国多年的中国学生说,他在德国所到之处从未看到过一辆闯红灯的车,即使在深更半夜,空寂无声的街头,德国人依旧沿着横道线,看着红绿灯过马路,德国老人喜欢向别人炫耀的是,在他几十年的驾车历史中,违章记录栏内始终是一片空白。
⑸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在美国作访问学者时,曾对美国邮局前的排队作过观察。他发现排在队伍前面的顾客,一般距离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至少一米远:一方面避免彼此靠得太近不舒服,一方面也是尊重别人的隐私空间,免遭嫌疑。如果服务窗口不止一个,也不是每个窗口前面都排一个队,而是只排一个队。前面的人依序到空出来的窗口去办事,以保证先来的人先接受服务。没有一个人会打破这种默守的规则。小中窥大,茅于轼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在美国生活的一年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为什么美国如此富有,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⑹对比之下,中国的银行服务窗口前,都画有鲜明的警示线,而有些漠视“请在线外等候”字样的人们,仍然选择无序紧张的拥挤,同样也让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
⑺当我把上面的事例说给周围人听时,我得到不同的意见版本:哈佛人是做作的,书交上来了,人家改过了,还计较什么;德国人是刻板的,能够趁机过马路为什么不过,浪费时间;美国人是固执的,来得早不如站得巧,能够早点把事办完为什么不挤。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缠住……
⑻到底是怎样的生活才更惬意?没有规则的自由是不是一种真的自由?
⑼德国人的名言是,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才是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使人疲惫不堪。自由必须有所约束,不然,A的某种自由可能就要以B的另种自由为代价。德国把用规则看守的世界,称为“天堂”。在这个天堂里,规则首先是科学合理的,其次要有对规则的集体信任。或许有些人会将此视为“刻板固执”,嗤之以鼻。但实际上,德国人是聪明的,他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认真负责,他们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洁净美丽,他们在不争吵不拥挤的环境里,不凭体力、投机取巧或者其他伎俩,就可赢得平静安稳的幸福生活。规则不仅保证着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公平公正,带给他们高效率,甚至保证着他们心灵的自由: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灵魂才在高处放声歌唱。
⑽散文家张丽钧也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规则”的重要,肯定地说:“世界上如果真有所谓的天堂和地狱,那么,天堂的规则应该比地狱的规则更详细。”
⑾让规则看守的世界,是生命的圣洁花园,是人之向往的天堂。而生活在那里的人,也将规则时刻放于心中,心甘情愿接受约束。以获得更完满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对抗规则的人,必将受到规则的惩罚,甚至付出全部自由的代价。在好规则面前,懂得捍卫和赞美,才是人类崇高精神的体现。
⑿心中有正义良善的规则,犹如灵魂有了信仰,人的生活才会享受更多的明媚阳光。
【原载2003年第19期《中国青年》】
20.阅读全文后,用自己的话归纳中心论点: (2分)
21. “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灵魂才在高处放声歌唱”一句是什么意思?请联系上下文,用简明的话加以阐释。(2分)
22.第⑷小节说“德国人是世界上最守规则的人种之一”,文中认为他们最守规则的表现是什么?(2分)
23.本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证明中心论点,其中⑤⑥两段运用了哪些方法?请举例说明。(4分)
24.其实,我们并不缺少好规则,我们缺少的是对好规则的尊重。请联系平时的见闻,福州市的市民是否存在哪些不遵守规则的现象。然后给市长写一封短信,谈谈自己的意见(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包括事实、分析、意见三部分。200字左右)。(6分)
五、阅读《春天》一文,完成读书笔记。(12分)
25.请根据自己的能力任选一题写读书笔记。①4个生字新词的摘抄和内容主旨的概括;②3处妙语佳句的摘录点评;③感受联想。
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走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学生在写作业,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个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地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的第一抹春色。在春寒料峭的二月里,在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也许只有灵秀的孩子们才能感觉得到。当孩子们采集到它时,一定十分快活,乃至大声地欢呼过。我捏起那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子,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这以后,稍一留心,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了。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出芽苞的小树枝,三五朵小野花--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下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彩尘,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拈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终于有一天,我看见学生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阳光。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
……
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也插上几朵野花。我的课桌最破,桌面上满是裂缝,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我没有说什么,便开始讲课。其实不必说什么,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大家共守默契。这一节课,上得格外好,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一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爽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是从孩子们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话:
孩子
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写作(60分)
26.按要求作文(二选一)。
①打开一个镜头,从近距离开启,你可能看到一个人的眼睛。镜头拉开,这时出现一张脸,然后是身体,身后隐约看到一些色彩。再拉开镜头,你可能开始感叹,情不自禁地再去拉镜头,这时你看到了一个地球,接着迫不及待地再去拉,啊!一个宇宙,无尽的星海。当初的那双眼睛,那个人体,甚至让你流连忘返的海洋,都在更大的视野中渺茫,消失……站在不同的方位,你会看到不同的情景,而你选择的方法和得到的视野,影响你的前进方向,决定了你的成功与失败!
请以“视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体裁除诗歌外不限,字数不少于600。
②以“一起走过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除诗歌外不限,字数不少于600。
2005年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查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
1.略
2..略
3.观点正确、积极即可。如答成”既要会下蛋又要会宣传”,则不给分。)如: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善于推销自己;如智者无言,说得多不如做得多。
4.略
5.略
6.①这山望着那山高、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②刨根问底、盘根问底 ③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7.①收孙悟空收沙僧为徒 猪八戒 ②略
二、文言文阅读
8.(2分)①患:担心,忧虑 ②汤:热水 ⑧腰:挂在腰间 ④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只答对一个不得分,答对两个得1分,答对三个也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
9.(2分)C. 10.(2分)B
11.(共3分,第①小题1分,第②小题2分)①我抄完,跑着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②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恭敬敬地请教。(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译错酌情扣分)
12.(3分) 读书必须勤奋刻苦,方能有所成就。“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仍提倡动笔。
13略
14略
三
15.因为捕蝇草栖息酸性沼泽地,某些必要养料(特别是氮和磷)供应不足,才进行觅食的。
16.猎杀 触发纤毛 传递信息
叶片外侧表面的细胞充水膨胀 叶片陷阱夹关闭
消化 叶片内侧的消化腺就会分泌溶解软组织的酶 将昆虫分解成所需的养份
17.时间先后
18.两种看法均可,只要能自圆其说。原文好。全文都使用“猎物”一词,保持了原文前后的一致性。另一种译文好。将被诱骗来的猎物称“受害者”,语言生动风趣,吸引读者。
19.捕鼠器等
四、
20.公民应自觉接受规则的约束。(或社会应用规则约束人们的行为。)
21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的人,灵魂是美丽的,心灵也是轻松自由的。(意思对即可。)
22..指从没有闯红灯的车。
23.①事实论证:如美国人在邮局前井然有序地排队,中国人在银行服务窗口前无序地拥挤;
②对比论证:美国人和中国人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
24.(略)
《春天》读书笔记参考:
1.文中说“发现了第一抹春痕”,“发现了第一抹春痕”指的是: 。(3分)
2.将“这些鲜艳的粉末……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拈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中的“染”换成“插”好不好,为什么?(3分)
3.文章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4.如何理解“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这句话?(3分)
1.蓦然看见,一个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
2.不好。因为是“小野花”,极其娇小,用“染”非常恰当,用“插”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3.①交代了时令、地点;②描绘了早春的景象;③以野外的缺乏生机、暖意的春景引出教室内孩子们对春的热望、生机和活力,以此形成对比,起了反衬作用。
4.因为孩子们以及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活力和精神原本就是春天,他们就是春天的象征。或答第⑸段“春天是从孩子们身上产生……染了山川”的一段话。
感悟 :
评文不如先明意。文题《春天》,与其说作者是在感受春天的抒怀,不如说作者是为那些朝气蓬勃的孩子喝彩。首段描写初春的灰蒙蒙,其实欲扬先抑,以野外的缺乏生机、暖意的春景引出教室内孩子们对春的热望、生机和活力,引出了下文第一个发觉春天气息的是孩子的描写,强烈的反差引发读者对孩子敏锐的感受力的赞叹。孩子不谙世事,心灵纯洁,他们有着对大自然的非凡感受与敏锐的观察力,他们比成人更能体会大自然的美好,更能体会到那盎然萌动的春意。文末收束文题,道出了作者的心声:孩子身上有着成人所不能及的朝气,孩子是最美的人生阶段。那从孩子身上散发出来的春意让所有的人(包括文中的老师)艳羡。孩子们以及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活力和精神原本就是春天,他们就是春天的象征。——初三(7)班任欣宇
26。①不要把把“视角”、“视线”和“视野”等同起来。
②可以安排几个片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