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阿Q正传》教案设计
作者:   上传者:   日期:05-10-17


《阿Q正传》教案设计

李治峰

  《阿Q正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它深刻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经济上的残酷剥削,政治上的沉重压迫,思想上的严重毒害。“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作者在这篇小说中生动地刻画了阿Q这个“沉默的国民的灵魂”。这篇小说无论遣词造句,还是立意谋篇,都独具匠心。由于内容博大精深,又受教学时数的限制,为此,我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做到主干突出脉络清楚,以便以简驭繁、有条不紊;二、采用启发式教学,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

  分三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

  目的:理出线索,分清层次,了解阿Q的思想发展过程。

  (一)设疑读书。提出如下要求,让学生诵读或默读课文:1、哪些句子是写阿Q对革命的认识的?2、哪些是写阿Q对革命的态度的?3、哪些是写阿Q的“革命行动”的?4、哪些是写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的?以上四点均把它划出来。与此同时,要求学生按自己的习惯来解决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既可以边读边查字典,也可以读完课文之后集中解决。

  (二)启发诱导。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请学生回答如下问题:1、在阿Q的心目中,革命党是什么样子,阿Q革命的目的是什么,他要革谁的命?2、“革命”这个字眼刚一闯入阿Q心目中时,阿Q对它持什么态度,后来有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阿Q付诸实行的“革命行动”是什么?4、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阿Q又如何对待?(这四个问题,因课文中有现成答案,可由一位同学连续回答即可。)

  (三)使脉络显露。用问答法引出其他人物并简要分析他们各自对革命的态度。然后看看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最后找出贯串这些人物活动场面的线索——阿Q对革命的态度和行动。

  板书设计

  革命在未庄引起的反响:赵太爷不安、阿Q快意、土谷祠的梦、静修庵造反、盘辫子、不准革命

  阿Q对革命的态度和行动:

  白盔白甲(模糊认识)→要什么就是什么(由仇恨到向往)→赴静修庵、盘辫子、找假洋鬼子(采取革命行动)→不准革命

  第二课时

  目的: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

  (一)设疑读书。简介二三两章对阿Q被打之后用“精神胜利法”自我解脱,达到精神上的满足的描写。然后请同学在课本所节选的七八两章中划出类似的句段。

  (二)进一步分析。1、阿Q在街头飘飘然大嚷“造反”时,觉得“似乎革命党便是自己”,未庄人都成了他的俘虏。这是阿Q在革命这个新形势下对“精神胜利法”的使用。2、阿Q在静修庵前受挫之后,深怪假洋鬼子和赵秀才“不来招呼他”,读者很容易联想到:阿Q认为自己是革命党了。3、当阿Q见小D也居然用一支竹筷将辫子盘在头顶上时,吐一口唾沫道 :“呸”,读者便可以联想到:阿Q认为自己才有资格这样做,因为自己已经是革命党了;而小D没资格。这种想法其实是“儿子打老子”式的精神胜利法在新情况的表现和发展。4、当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他感到无聊时,为报复起见,决定“总要告一状 ,看你抓进县里去杀头——满门抄斩—嚓!嚓!”阿Q看来,似乎他掌握着生杀予夺之权。这种心理活动,已是他地地道道的精神胜利法了。(文外之意尽量启发同学自己想出来)

  事实上阿Q没有得到,将来也不可能得到的这种“胜利”,而在阿Q的感觉上却似乎已经得到,并陶醉其中,从而自我解脱,我们称其这种心理活动为“精神胜利法”

  (三)重点讲解。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提出下面的问题:象阿Q这样一个对革命缺乏认识的以精神胜利法为精神支柱的落后农民,能不能成为革命 队伍中的一员呢?如果能,原因是什么?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经过几分钟的讨论之后,老师相机作简要的讲解(或由学生发表议论,老师归纳总结):阿Q是个雇农,他在经济上受着残酷的剥削,政治上受到沉重压迫。由于受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的毒害,由于没有受到革命思想的宣传和教育,他不可能理解革命,这就是他“落后”的原因。但是屈辱的地位和悲惨的处境决定他本能地倾向革命。

  板书设计

  通过对阿Q 反复印证阿Q对革命的糊涂认识

  的心理描写 反复表现阿Q的典型性格——精神胜利法

  政治、经济地位 决定 对革命的态度

  最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其它几处心理描写的文字,如:在土谷祠中新鲜而热烈的想象;怕剪辫不敢进城;为结识革命党而来到假洋鬼子门下的局促不安等。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阿Q心理活动的深刻挖掘。

  第三课时

  目的:分析未庄的阶级状况,看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一)设疑读书,请学生回顾课文,把文中的人物按其阶级从属进行排队。老师板书,在地主阶级与雇农阶级的名下,开列出名单来。

  (二)启发诱导。请学生回答:这两个阶级谁是革命力量,谁是革命对象,革命后他们各自的际遇如何?

  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后,接着让同学思考:为什么革命群众有的当了替罪羊而被枪毙,有的受压迫剥削如故;而革命的对象却能仍旧作威作福?为什么出现了革命对象不准革命群众革命的咄咄怪事?

  (三)问题的提出,使思维活动到了揭示主题的时候。教师作如下简要讲解:“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使中国的封建势力盘根错节非常强大;中国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这两个原因,决定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造成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以至革命后革命的基本群众的境遇没得到改善;而革命的的对象威风不倒。革命对象不准革命群众革命的怪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学生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后,自己写出本文的主题思想。

  板书设计

  (四)做思考和练习。请学生独立思考书面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三、五、六题。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阿Q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阿Q正传》思维导图(3张)
《阿Q正传》读后感
《阿Q正传》ppt课件(55页)
《阿Q正传》教案7
《阿Q正传》教案整合
鲁迅《阿Q正传》电子课文阅读
《阿Q正传》学案
《阿Q正传》教案5
《阿Q正传》ppt课件9
《阿Q正传》教案合集(5篇)
《阿Q正传》同步练习
由《阿Q正传》看鲁迅先生做小说的深层动机
《阿Q正传》展示阿Q心理的手法
“人学”小说——《阿Q正传》
《阿Q正传》说课稿
《阿Q正传》教案4
《阿Q正传》ppt课件8
《阿Q正传》ppt课件7
《阿Q正传》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
《阿Q正传》ppt课件6
《阿Q正传》第五课时教学实录
《阿Q正传》解题指导
《阿Q正传》练习
《阿Q正传》能力训练
《阿Q正传》重点词语
《阿Q正传》ppt课件5
《阿Q正传》ppt课件4
《阿Q正传》ppt课件3
《阿Q正传》教案3
《阿Q正传》教案2(6课时全)
《阿Q正传》rm音频课文朗读(下)
《阿Q正传》rm音频课文朗读(上)
《阿Q正传》延伸阅读与探究学习
《阿Q正传》的批判精神与现实意义
《阿Q正传》ppt课件2
《阿Q正传》ppt课件1
《阿Q正传》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